• 67阅读
  • 0回复

奋斗进取——永恒的追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8
第4版(要闻)
专栏:我说奥林匹克精神座谈会(四)

奋斗进取——永恒的追求
北京奥申委秘书长万嗣铨
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是探讨“奥林匹克精神”,我觉得这个议题非常好。首先,我们在今天,在90年代伊始能提出这个议题已说明中国的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
解放前,旧中国被贬为“东亚病夫”,中华民族蒙受着极大的耻辱。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都在蓬勃发展,而体育事业的每项成就尤其对全国人民有着极为显著的激励作用。从60年代乒乓精神,80年代的女排精神,90年代亚运精神,到今天我们能畅谈“奥林匹克精神”,从“东亚病夫”的耻辱、没有奥运会参赛资格,到第23届奥运会零的突破、数十枚奖牌的获得,到1990年成功地举办亚运会,到今天提出“申办奥运会”,所有这些都证明了我国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探讨不仅证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我觉得在当前讨论奥林匹克精神也极具现实意义。中国的老百姓现在在想些什么呢?“和平的世界环境、安定的社会局面、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或许能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厚望与期盼。而这些愿望又是与全世界人民所倡导的“和平、发展、进步、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多么吻合!据抽样调查统计,北京市92%—93%的市民支持首都申办2000年奥运会,这表明奥林匹克精神已日益深入人心。
奥林匹克精神很重要的一条是“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话借用到我们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工作上就是“申请比获得胜利更重要”。我们积极申请,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我们的国力,宣传我们既定方针、国策,使世界对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使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喜爱中国,信任中国,支持中国,我想这才是申办工作的精神实质所在。申办的过程比最终获得举办权更为重要。全世界有许多城市申请多次而未获得过举办权:芝加哥申请过7次,布达佩斯申请过6次,布宜诺斯艾利斯申请过4次,但均未成功,巴塞罗那也是申请了4次才获得了第25届奥运会的举办权。一次申请即获成功的仅有5个城市。
现今,我国社会安定团结,改革开放形势一片大好,经济发展喜人,又积累了举办大型运动会的多方面成功的经验,因此不少人可能会产生错觉,认为我们的申办工作定能一次成功,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众多城市奥运会申办权的竞争会同奥运会上金牌的竞争一样激烈,甚至更艰难。每个竞赛项目尚且有金、银、铜三块奖牌的召唤,而申办权的竞争中只有“冠军”,没有“亚军”,毕竟获得申办权的城市只能有一个。现在,我们信心十足,力争成功,但困难也许会比我们设想的还要多。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参与申请”、“参与竞争”,申请举办奥运会,这本身也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一次宴会上我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讨教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他的回答极为简短:“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体育加文化。”他的顾问补充道:“有一天人类社会灭亡了,而文化仍将存在。”这两句话给了我深刻的启发。什么是宇宙万物间永不灭亡的事物呢?那就是“精神”。有一句话极富哲理:“所有的世界冠军永远是失败者。”
的确,长江后浪推前浪,后人总会超过前人。恰恰是在健儿们不断向前辈人挑战的过程中,我们便为人类渴望不断超越自我的顽强进取精神和巨大潜力所深深震撼和感动。体坛上没有永恒的冠军,但每一位冠军都是一座永恒的里程碑,因此在体育健儿们即将出征巴塞罗那之际,我由衷祝愿全体运动员奋力拚搏,赛出水平,赛出风格。你们的精神、风采和取得的业绩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