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局长本该姓“严”——记上海商检局局长赵国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局长本该姓“严”
——记上海商检局局长赵国君
本报记者 曹焕荣
每次开完会,她总要挤时间将笔记整理、重抄一遍。如要她拿出28年前她当化验员时的记录,那是举手之劳。
审阅报表,她总在身旁摆个计算器,为部下堵住不少“漏网”的误差。
在外活动收到任何纪念品,她总要交到监察室,并一一登记。
有人说:赵国君严细到家了,近乎死板。在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这位女局长看来,这种严细固然与个人风格有关,但与党一贯倡导的认真、务实作风相一致,是做好商检工作所不可缺的。
赵国君除了抓全面工作外,每年选择一项涉及大局的课题作专题调研。去年,她牵头对全局青年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状况、青年的自我评价、青年对青年工作及中老年对青年的评价等。两个多月时间里,她翻阅了大量人事和工作资料,参加了问卷调查和多次座谈会。调查计划中,有一项个别谈话。有的同志提出:“你工作太忙,我们来谈吧。”她说“不”。有些处科级干部包括一些青年对局长专门花时间与自己谈青年问题略感不解。赵国君则跟他们解释:35岁以下的青年人已占全局职工数的38%,商检事业的发展要依靠这跨世纪的一代,我们目前在位的人不抓长远建设是不行的。
调查总结谁执笔?赵国君说:“我来。”耗费几个夜晚的精力,她拿出了初稿。征求意见后,几经修改,一份8000多字的报告提交给局党组。她主持了由全局党政工团干部出席的调查信息发布会,会的主题叫“为了明天”。现在,加强对青年培养、教育的措施正一一实施。
1990年赵国君的调查专题是廉政建设。她到一些处室蹲点,有时还戴上“大盖帽”随检验员一同下基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问题落到实处,保证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那一年,上海商检局对为政清廉的各项规定作了全面修订;在局内各处室聘请了15名监察员,在各外贸公司聘请了20名特邀监察员,形成比较完整的监督网络。赵国君带头严以律己。有一次,局里的车接她上班,顺路将其病重的丈夫送往医院。事后,赵国君照章付款。她下班后常去母亲家,每逢这时,就告诉司机别再出车,自己去挤公共汽车。有人说,局长本该改姓“严”。
化验员出身,又是位女性,赵国君显得平易近人。有的人工作不顺心,会在路上截住她说几句。有的人生活有困难,会在饭桌上找她诉诉苦。赵国君还是区的人民代表。附近的粪池溢出来,她接到人民来信,便迅速处理,解决后还提笔复信……熟人提醒她:你这个局长可不能这么当。
赵国君明白其中的好意,她深知上海商检局是我国历史最久、在国际商界享有声誉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身为这个局的领导,肩负着推进上海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任,不仅在小处、更要在大处做到一丝不苟。
蘑菇罐头是我国出口的大宗商品。为保证质量,维护中方的信誉,有着丰富的食品检验知识的赵国君在当局长的同时兼任课题组长。按说,可以坐在办公室作些原则指导,可是她实打实地抓了整整两年。那些日子里,无论在菇农干活的田野、乡间的收购站,还是在罐头生产线旁、实验室里,经常可以看见她的身影。苦口婆心的传授,细致入微的检查,终于使蘑菇罐头顺利占据国际市场。
上海的国营大中型企业,60%以上与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关系密切。赵国君提出“自我加压”,支持这批企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她把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请到局里,征求对商检工作的意见。外贸体制改革后,她和同事们走出去,共访问了16个外贸公司,将意见和建议一条条整理出来。目前,上海商检局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正在进一步改进自身的工作:减少环节,缩短检验和出证周期;到重点出口企业现场办公;收集并向企业反馈国外质量信息……6月5日,赵国君对外宣布上海浦东新区商检局正式成立,并提出凡不适应浦东开发开放实际情况的制度、做法、规定可以突破,应体现出既要管好,又要方便、灵活的特点。人们也许可以从这些方面看到女局长的另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