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富民更爱军——珠江三角洲拥军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编者按:军爱民,民拥军,是永恒的主题。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怎样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不断增强国防观念,使商品经济意识与国防意识同步增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发展,珠江三角洲发生的拥军故事,生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富民更爱军
——珠江三角洲拥军记事
新华社记者 揭衍珍 郑国联
珠江三角洲,一片古老、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土地。
曾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三元里抗英”、“虎门销烟”、“西海大捷”等光辉历史的人民,如今在改革开放这方热土上,不仅创造了12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5%这一经济发展速度,还谱写了富裕不忘国防、富民更加爱军的篇章。江泽民、邓小平、杨尚昆、王震、杨白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赞扬这里的拥军工作搞得好。
地方经济发展了,群众说,我们碗里有的,子弟兵碗里不能少
这事发生在10多年前的珠江三角洲。守岛部队的一位副营长登陆,向当地政府反映部队的困难,当地政府和领导深表同情和重视,然而,爱莫能助。
10年浩劫的珠江三角洲,资金、物资短缺,困难重重。人民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实在拿不出更多的财力物力去帮助部队克服困难。
改革开放的春潮涌进了珠江,滋润了这块贫瘠的土地,使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神奇地起飞:1991年,佛山市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7.9倍和15.67倍;中山市分别增长4.6倍和5.7倍。这一年,三角洲地区8个市的工农业总产值最低的有120亿元,最高的达393亿元,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大都翻了二到四番。
于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笑吟吟地说:这回拥军可有“本钱”啦。过去,我们勒紧裤带过日子,哪能为部队做什么事!
一个夏日。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率领慰问团到驻军某部慰问。会议室里没有空调,很闷热。望着四周飞旋的电扇,他脑海里也飞旋起来,对随同慰问的市乡两级干部说:“过去我们常讲,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现在特区人民已经有了不少,而驻军部队还很穷。拥军不能满足送军鞋、浆洗缝补,要舍得投资帮助部队,力求做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部队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此后,珠海市将部队、民兵修建哨所、岗楼,改善执勤交通条件及官兵的生活、办公、住房等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和市政建设规划。“七五”期间,市财政拨出巨款用于改善部队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八五”期间还计划继续拨款,用3年时间,分批帮助驻军改建海岛一线连队的营房和训练设施,修建国防教育、训练中心,维修部队执勤快艇等。
在珠海市的带动下,广州、深圳、东莞等市连续几年与部队对口包干,为部队解决了大量问题。前沿岛屿的一线连队一直保证不了水电供应,这些市的计委、水利、电力部门拨出上百吨水泥、几十吨钢材,并带着施工队上岛,直到自来水流进连队伙房。在数十个高山哨所和雷达站,过去物资运到山下,就靠背驮肩扛,现在,当地群众集资把盘山公路直修到战士屋前。白沥岛等岛屿没有学校,军队干部子女无处上学。珠海特区人民捐款帮助建起了几所学校。如今,这些孤寂的小岛有了朗朗的读书声。
“我们碗里有的,子弟兵碗里不能少。”每年为部队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投资多少钱,当地政府都列入计划,分期分批逐项解决。驻军危房、道路改建了,驻地政府和群众又想到了他们的“菜篮子”、“菜盘子”。仅一年多,就给部队生活补贴达635万元。
子弟兵也倍加珍惜人民的“血汗钱”,使之成为建设好部队的动力。这几年,驻军在军事训练等多项工作中夺得了十几项大军区乃至全军的第一。
拥军新举措——给政策。给钱,总会花光用完。给政策,长久管用
政策拥军,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新时期拥军的新举措。
1988年,三角洲地区开了一个军地联席会议。会议期间地方领导走访了一些部队,看到前些年地方政府虽然给了部分钱物支援部队,但目前部队仍有不少困难。在研究解决这些困难时,他们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系列富民政策出台,给这里带来的深刻变化,悟出了一个真谛:给钱总有花光用完的时候,给政策才能长久管用。
于是,关于支持部队发展生产经营的8项优惠政策首先出台了。
这些政策根据中央给予特区、开放地区的特殊政策,在信贷、税收、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方面为驻军提供了许多优惠条件。像一把尚方宝剑,这些优惠政策为驻军部队发展生产经营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实际收益大幅度增长。官兵感激地说:多亏了地方给的优惠政策!
东莞市教委提供这样一组统计数据:10年来,东莞驻军干部子女每年上中学的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这是地方政府在致力于提高部队子女学习成绩的同时,也给予了特殊政策。他们根据部队大都驻在山沟,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录取重点学校时给予优待。
在优抚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军队退休干部建房等方面,都有明确政策规定。目前,珠江三角洲的拥军工作基本上是按政策办事。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广州、珠江、深圳等市县政府近几年先后制定有关保护国防设施、保证军需供应、维护军人婚姻等政策条文就有150多份。
政策,开创了拥军工作新局面。
谁来保卫祖国的“?”拉直了。富裕之家争当“光荣之家”
今天的珠江三角洲,几乎户户都是富裕之家。然而,他们富裕后的又一心愿,就是争当“光荣之家”。
10年前,这里曾出现“参军冷”的现象。部队一位作家曾以此为素材写了篇报告文学《谁来保卫2000年的中国》,在中国大地上划下了一个特大的“?”。
现在,珠江三角洲人民用自己的行动将这“?”拉直了。以佛山市为例:1986年适龄青年报名率为70%,1987年为83%,1988年未征兵,1989年为89%,1990年为91%,1991年为94%。
其实,佛山市报名应征率在三角洲还不算是最高的。珠海、东莞的应征报名率近几年都在97%以上。
1991年,三角洲征兵员额为1万余人,可报名的有20几万人。顺德、宝安、龙华等地在外省从事推销、采购的2万多“满天飞”适龄青年得知征兵消息后,纷纷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赶回家乡报名应征。被誉为全国十大富镇之一的顺德县北滘镇,征兵动员第一天就有1420人报名,占适龄青年人数的99%。正在北京做生意的钟落潭村的两名青年,唯恐误了报名期限,连夜乘飞机赶回家乡。他们说:“只要党的富民政策不变,赚钱的机会有的是,而一生中报名应征的机会只有几次,不能错过。”
在如此富裕的地方出现“参军热”决不是偶然的。
近几年来,广东省通过深入的国防教育,强化了全民国防意识,推进了拥军工作。目前,各地有5万人参加的近2万个拥军服务组,经常为部队做好事。服务优抚对象14万多户,好事做了百万件。生气勃勃、形式多样的拥军工作,为“参军光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富裕起来的群众不满足于只当“富裕之家”,还要争做“光荣之家”。顺德县的郭炳锐是个年收入数万元的种养专业户,他也毅然报名参军。当他踏上征途时,镇长问他为什么去当兵,他说:“金山银山也会吃光用光,但‘光荣之家’这块牌子却永世相传!”
这就是富裕起来的新一代中国农民的情怀。预示着明天军民鱼水情更浓,祖国长城更坚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