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呼唤爱心 畅达暖流——故事影片《启明星》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9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呼唤爱心 畅达暖流
——故事影片《启明星》评介
金鹏
近年来银海巨片接踵,目不暇给。故事影片《启明星》另辟蹊径,爆出了个小小的冷门。女作家航鹰把笔触伸向弱智儿童们及其教师、家长们的生活领域,还是一方鲜为人知的边陲。
《启明星》剧情挺简单,未逃出“爱与死”之“永恒主题”,说的是鳏夫谢长庚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担心自己去世后10岁的弱智儿子晨晨无法独自生存,于绝望中竟然想和儿子同归于尽。父爱的极限扭曲成毒杀。这一人性的悲剧冲突形成了全剧反反复复的悬念。社会上善良的人们为这对不幸的父子提供了种种帮助,他们中间有民政干部、工会主席、医生、启智学校教师和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会员们。晨晨在启明星学校认识了许多弱智小朋友,牛牛、笑笑、娇娇、小眼镜……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智力残障,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在从事特殊教育的园丁们培育下,晨晨努力学习,提高了智力。谢长庚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锻炼身体想活下去,但诀别的时刻还是到来了。晨晨送给爸爸一颗自己做的小启明星,爸爸放心了……晨晨在全片第一次出场时像个小囚犯被锁在铁窗内,剧终时则是他独自一人自信地走在闹市人流中了。这对于智力健全的人来说是寻常事,对于弱智孩子来说却是个飞跃。从封闭到开放的心理流程,又何止是在写残疾孩子呢?
这个故事并不新鲜,论戏剧冲突的激烈程度也未超过举世闻名的“伊凡雷帝杀子”。与众不同的是,《启明星》起用了16名七岁到十四岁的弱智儿童出演。据查,影视史上迄今只发现美国和澳大利亚各有一部用弱智人演戏的先例,但都是只用了一位成年人。傻孩子们并不懂得什么是表演,著名导演谢晋和摄影师卢俊福想出种种特殊方法,诱导孩子们在镜头前真实地生活。可以说,若论表演的真实松弛,浑璞天然,任何演员也演不过这些真听真看真哭真笑的傻孩子,因为他们“演”的就是他们自己。谢晋导演本人有两个弱智儿子,对这方面生活的熟悉和满腔的父爱,使得这部影片成为“只有他,也只有他”才能够拍出的“这一个”独特的作品。编导人员们在挑选弱智小演员的艰苦工作中,注意到了“既要憨相又要天真可爱”的条件,银幕形象不失美感,不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心理障碍,相信观众会怀着极大的兴趣来看傻孩子们如何演戏。
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只有开放,进步,富裕的社会才会树立关心慈善事业的良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5164万残疾人,其中有1017万弱智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一条:“身心有残疾的儿童应能在确保尊严,促进其自立,有利于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条件下享有充实而适当的生活。”不仅《启明星》的剧情体现了这一精神,众多弱智儿童参与大型影视文化活动本身,就意味着社会环境的改善,富于深远的人道主义意义。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对这个片子给予了热情支持,可以说,《启明星》是我国民政福利事业的缩影。
为了突出残疾儿童出演的特色,编导们独出心裁地在片头先一一介绍了弱智小演员们,配以旁白:“这是个人们不大注意的生活角落……请您把目光在这里作短暂的停留,它能使您发现自己有多么善良,多么富于爱心……”,这句“强加于人”的“发现自己”,观众会非常乐意地接受。人类的高贵之处在于在人们的心田里埋有善良仁爱的种子,不同的只是强弱之分。文学艺术的本质,不就是帮助人们发现和弘扬人性中的真善美么!
《启明星》的宗旨远远不止于同情帮助残疾人。可以把“弱智孩子”看成一个符号,泛指所有的不幸者、失意者、自卑者、处于逆境中的人、需要救助的人……在人生旅途中人们都会有这些体验,因此都会在影片中有所感悟,有所共鸣。
《启明星》大概应归为“温情片”样式,全剧紧紧围绕着一个“情”字,以朴实无华的风格和动人的细节表现了父子情、母子情、师生情、师徒情、邻里情、干群情以及弱智孩子们之间纯真的感情。浓郁的人情味儿使观众不时涌出温馨的泪水,弱智孩子们憨态可掬的纯朴表演又取得不少意外的喜剧效果。剧中通过描写这些人之常情,高奏人与人之间友爱相处的理想之歌。多年来,“左”的横行,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十年浩劫,给人们造成难以治愈的心理阴影和灵魂扭曲,人们悲剧性地卷入了争斗、迫害、敌视、防范、整人等恶劣关系的旋涡中,人人自危,心有余悸,何谈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左”的流毒,尚未肃清,近年来涌现的商品经济,“金钱至上”,市场竞争,贫富差别等社会大潮,又为人际关系问题带来新的困扰。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达,“现代人综合症”、“城市综合病”严重侵蚀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许多人一方面感到孤独无助,渴望温情;另一方面却又陷入自私、冷酷、欺诈、贪欲的怪圈。面临这些新的问题,文学艺术固有的追求真善美的本质就有了更深更新的意义。尤其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文艺作品应该满足广大观念对真情的渴求,引导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友爱、诚恳、宽厚的关系,帮助人们找到采用非对抗性、非排斥性的方式缓解矛盾的途径,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从这个角度去看,《启明星》的市井凡人故事却是涉及了一个大主题。
正是出于这种颇具现代意识的思考,作为工商业大城市的天津才把这样一个“小角度”列为重点题材。1990年春,天津市好几位领导人和作家航鹰共同策划了创作拍摄系列电视剧《暖流》的计划,《启明星》是其中一部戏。在拍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力量协调合作,把“干实事”的精神用在了抓创作上。意在沟通人际关系之间“暖流”的兴师动众的文艺“引滦工程”,在天津出现绝非偶然。多年来天津就讲究“把人心理顺”,“把群众情绪理顺”,“依靠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人与人之间建立真诚,美好,和谐,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关系。为了摸索这方面的门路,社区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志愿者协会”(VOLUNTEER),即《启明星》中的“沃伦替尔”发起的“帮助他人即是帮助自己”的活动,受到国内外关注。作家航鹰作了社区服务专题采访,深入六个市区的街道胡同、居委会、居民家庭、老年人公寓、启智学校、残疾儿童日托所、街办残疾人工厂等许多地方搜集素材,召开过40多个座谈会。《启明星》中的许多情节,都是取自生活原生态层面的珍贵矿石。祥和之城造就了仁爱之戏,这便是《启明星》的光源。
作品的名字,往往包孕着作家的立意。“启明星”,有着若干吉祥美丽的名字,含义非常丰富。启明星,天文学的正式名称叫金星,在九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所以其亮度仅次于太阳和月亮,因此又得名“太白”“明星”。我国古代人把早晨出现于东方天空的金星叫“启明”,把黄昏出现于西方天空的金星叫“长庚”,古人不知道“长庚”和“启明”是同一颗金星。金星在西方国家则称之为维纳斯星座,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维纳斯掌管爱、美和欢乐。“金”,又代表了坚强、财富、发达、昌盛、锐不可挡,这正是海内外同胞对于祖国国力和国运的祝福企盼啊!剧名的多层次象征意味,为这个平凡的故事凭添了诗意和哲理。
启明、长庚,朝朝暮暮,斗转星移,自然规律不可逆转,历史终将朝着文明进步发展。金星高照着富于爱心的善良的人们,迎接改革开放的新高潮,奔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