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走向成熟的人生——漫议农村改革题材小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09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走向成熟的人生
——漫议农村改革题材小说
徐潜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就像城市青年热衷于出国一样,农村青年的进城热也此起彼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这已经成为近年来农村改革题材小说的一个“热门话题”。走向城市,这绝不仅仅是一种人口的迁徙,在更深的层次上,这是一种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嬗替。当然,作为农村青年改革者的形象,在涌向城市的农村青年大军中,每个人的理想和目的是远不相同的。出力挣钱的、学几手新本事的、开开眼界的、撞撞运气的……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种人,他们走向城市,与其说是为了满足物质渴望,不如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像浩然《苍生》中的田保根,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等,在这些艺术形象中蕴含着某种更深远的文化意味。
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贾平凹《浮躁》中的金狗等,都已显露出这种人生追求的意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形象自身还存在着致命的缺欠。高加林热爱生活,追求现代文明,憧憬多彩的人生。另一方面,他又缺少对自身人生价值全面深刻的认识,因此,追求生活的勇气和毅力显得过于脆弱。高加林对农村、农民和“黄土人生”的鄙视多于理解,被盲目狭隘的热情驱使着冲进城市。所以,当他被抛出城市后,只能沉溺于强烈的失落感和绝望情绪中,他的悲剧具有社会历史、生活命运和自我性格等多重性。相比之下,金狗等一些形象,虽然不像高加林那样具有如此强烈的悲剧意蕴,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理解和人生追求的目标仍是模糊肤浅的,这些形象所给读者的更多的是价值取向上的启迪,缺少的是自我反省的深刻性和在人生目标激励下全力以赴的崇高感。但是,无论如何,上述这些农村青年形象,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山乡尤其是偏僻地区一代新人的形成和生长。在这些艺术形象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梦想与现实的冲突,现代观念与传统意识的撞击,人们可以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幼稚天真提出批评,为他们的前途和命运遗憾担忧,同时也一定会为他们青春的理想和追求的冲动给予理解和同情。
时代是新人的摇篮,历史的进程首先会在青年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在近期产生广泛影响的农村改革题材小说中,我们发现,当年高加林式的人物,已经蜕变成熟,成为一代社会主义农村新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和《苍生》中的田保根。孙少平与高加林同出于路遥之手,乍一看,他们身上有许多共同的气质:质朴、勤奋、富于幻想。但是,在精神内涵上,孙少平已不是当年的高加林,他更具有理性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自省意识,这使他对农村、农民和“黄土人生”有了种更冷静的亲切感。所以他走向城市并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追求生活上的风雅,而是从街头的揽工汉、钻煤窑的矿工这些最艰辛的生活中,来证明自己是一个自强自立、敢于面对陌生世界的强者。正因为如此,孙少平无论是在难以忍受的超常体力的搏击中,或是在几百米地下,面对着死亡的威胁,总是用一种近乎悲壮的激情在鞭策自己,甚至为自己选择了这种独特的磨练方式而自豪和庆幸。孙少平坚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因此,从根本上说,孙少平所追求的并不是进城本身,或是在人前出头露面,而是脚踏实地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使自我的价值得到实现,使自己在任何人的面前都能扪心无愧。所以,这个曾经梦寐以求能进城的年青人,最终放弃了进城和有个更轻松更风光的工作的机会,拒绝了女大学生的爱情,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偏僻艰苦的矿区,为自己选择了更能实现自己追求的工作。或许,在这个最后的选择上,路遥对他笔下的孙少平倾注了更多的理想,但孙少平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追求使他的选择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它体现出当代青年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和高尚的奉献精神。
另一个孙少平式的人物是《苍生》中的田保根了。他的人生经历远不及孙少平复杂,但作为同时代的农村新人,田保根更富于自立意识和反叛精神。保根进城表面上是出于精神上的压抑和不得志,在巨大的传统势力和复杂的关系网中,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他不得不假托考上了学校,名正言顺地走出黄土地。其实,他的魂始终系在那贫穷荒僻的小山村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出走是一种自我保护式的调节,他需要呼吸一下山外的空气,感受一下城里人的生活气息,以便强化自己的人生信念。所以,从根本上说,田保根的走,是为了有朝一日回来,重新向落后的生活宣战,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理想开花、结果的生活境界。为此,他义无反顾地拒绝了有条件的爱情,摈弃了物质利益的诱惑,宁可受委屈,也决不低头。这种鲜明的独立意识和执著的战斗精神转化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这个人物更富于生命活力和青春气息。相同的是,与孙少平一样,他的人生之路也多少染上些悲壮的气氛。
在新时期农村改革题材小说中,从高加林到孙少平、田保根,我们可以勾勒出这样一条农村新人成熟的轨迹:从鄙视农村、农民,盲目绝望地出走到清醒地认识农村、农民,从而在自我反省中找到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这些作品把落后与进步,传统与时代的冲突更鲜明地揭示出来,在强烈的反差中,渲染出改革的艰难和改革的光明前景,使读者能体悟到农村新人走向城市的深远意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