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从“贫困的女性化”看美国人权状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10
第5版(理论)
专栏:人权论坛

从“贫困的女性化”看美国人权状况
傅研 郭际
美国一向以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而孤傲自赏,但事实上,贫穷是美国社会的一大恶疾。1987年有将近3200万人(约占全美人口的13%)生活在联邦政府规定的贫困线以下,其中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贫困的女性化”现象颇为触目惊心,成为当今美国社会不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这一术语本身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贫困向妇女严重倾斜的惊人事实。而为贫困所缠绕最为严重的就是那些仅靠妇女们收入维持家计的单身母亲家庭。几十年来,这类家庭在美国与日俱增,以少数民族单身母亲家庭所占的比例居高,黑人为首。据美国国情普查局的有关数据统计,1988年,单身母亲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11989美元,单身父亲家庭为23919美元,双亲家庭为40067美元;在所有贫困家庭中,单身母亲家庭占53%,其中,女性为家长的黑人贫困家庭、拉美裔及白人贫困家庭分别占各自贫困家庭总数的76%、48%和44%;1988年有360万以女性为家长的家庭,其收入在贫困线以下。在“富裕的天堂”里,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妇女挣扎在贫困中!有人高声疾呼:单身母亲家庭若按目前趋势增长的话,到2000年美国穷人将清一色是妇女及其子女了!
造成“贫困的女性化”的主要原因是妇女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上遭遇的不平等待遇及单身母亲家庭面临的特殊问题。
性别歧视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上根深蒂固,其突出的表现是男女同工不同酬。虽然美国国会通过平等报酬法已近30年,然而,同工不同酬现象在美国俯拾即是。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局1984年的调查,女教师的薪金是男教师的87%;女律师的收入只及男律师的69%;同是售货员,妇女的工资还不到男售货员的一半,这一状况迄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此外,职业上的性别隔离也是造成男女收入悬殊的主要因素。目前,妇女在美国劳动大军中所占的比例超过46%,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妇女闯入法律、医学、管理等传统上由男子一统天下的领域。但从整体上说,美全国女职工在高薪金、高声望、高科技领域所占的比例仍远远落后于男子,绝大多数妇女依然集中在“传统的女性职业”上,如秘书、护士、银行出纳员、打字员和售货员等。性别隔离的另一表现是,在同一行业中,越往上层,妇女的人数也就越少。正因为如此,男女职工的收入一直极为悬殊,自50年代以来变化甚微。1955年,妇女的收入是男子的64%,1967年为62%,1974年为57%,1986年为64%,1987年为65%,1988年为66%,1991年,男子挣一美元,妇女只能得68.8美分。如此悬殊的差距,如此蜗牛爬行式的进展,男女职工就业机会之不平等由此可略见一斑。
在当代美国,离婚率、未成年人怀孕率和生育率均居西方国家之首,由此造就了大量以母亲为家长的单身母亲家庭。这些妇女往往拿不到男方给子女的赡养费,再加上她们的经济地位不稳定,从而使她们不可避免地陷入贫困之中而无法自拔。
“贫困的女性化”对妇女及单身母亲家庭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意味着饥饿、营养不良、疾病、婴儿死亡、文盲、婚姻不幸及少年犯罪等现象连锁反应、恶性循环,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后果。
弥漫全美的“贫困的女性化”对众多妇女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构成了威胁。不正视占其人口半数以上的广大妇女的可悲境遇,对于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来说,难道不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