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宁冈农民从要救济转向要科技湘西州着力培育农村技术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10
第2版(经济)
专栏:

宁冈农民从要救济转向要科技
湘西州着力培育农村技术市场
本报讯 江西宁冈县山区农民从要求政府救济转向了要科技。不久前,县科委举办芙蓉李抚育、杂交高产栽培和配方施肥培训班,原定一个班40人,结果一下子来了150多人。有些常要救济的对象,不管有没有自己名字,风风火火赶到培训班,要求给个座位挤挤。近3年来,县科委培训中心培训的人员每年都要超出一万多人。
全县最穷的樟树坪村,以往年年到县里张口要粮,伸手要钱,几十年,也没有脱贫。1990年,县科委在镇政府的配合下,到樟树坪村搞科技扶贫,实施高山单季稻高产试验。头一年,全村只有两户农民同意试试。秋收时,那两户增收50%,此后大家自觉请县科委的同志上课,学习和掌握高产单季稻的种植方法。樟树坪村从要国家救济粮转向每年售余粮,人均纯收入增加到800余元。
睦村乡焦塘村5年前发展了30多亩芙蓉李,村里成立了科技服务小组,县科委、农业局技术人员为他们上技术课,全村人都掌握了技术。现在这个村已成了全县芙蓉李专业村,每年产量达2.5万公斤,人均收入1000余元。
全县3000余户芙蓉李、柑桔专业户、重点户以科技走上小康之路。“到县里要救济不如要科技”,已是相当多的贫困农民的心声。
现在,这个县乡乡镇镇都有科技协会,村村都有3至5名农科员,村配备了科技副主任,村民小组配有科技小组长,全县初步形成科技网络。
(杨小平)
本报讯 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技术;通过市场使技术更快转化为生产力。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国家科委授予的“首届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龙山县为样板,积极培育开发农村技术市场,出现了技术服务市场化趋势。
几年来,湘西州推广温饱工程和山地开发工程,农村掀起了学用科技的热潮。全州年均培训农民60万人次以上,15万果、药、茶、桑、草食畜禽开发等专业劳力掌握了两门以上适用技术,5000余人成为农民技术员。全州连片规模开发果药茶桑园60万亩,肉兔饲养量达到11万只。掌握了技术的山区农民,正在走出“治穷无能,致富无门”的困境,并渴望学习引进更多更好的适用技术。与大规模、多层次的技术培训相配套,全州农村技术服务的硬件不断完善。全州农技干部队伍已发展到6000多人;区乡普遍建立起相应的科技服务机构;各级还建立了一批农技学校和农科教中心。
他们还变无偿技术服务为有偿服务,使科技走向市场。以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各种农民自办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体正成为农村技术市场的一支新生力量。全州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体已达884个,认定的个体农民技贸机构已有7家,科技示范户已达3.5万户。
(周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