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从负1.3万到80万——濮阳市文留镇水利站自我发展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12
第2版(经济)
专栏:

从负1.3万到80万
——濮阳市文留镇水利站自我发展记事
何永增
10年前,河南濮阳市文留镇由一名水利助理员和一名会计加一张不带斗的桌子、两把椅子、两张床组成了水利站。镇里同时将一个亏损1.3万元的预管厂转给了它,使之一建站就背上了债务。如今这个站已有职工100多人,固定资产50多万元,流动资金30多万元,为全镇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所创造的社会效益远远在此以上。不久前,该站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区乡水利水保管理服务站。文留水利站10年变化是怎么来的?
顺时发展是成功的秘诀
干事难,起步更难,水利站零的突破口选在哪里,这是成败的关键。当时,站长陈银生对唯一的成员李同相说:“咱不能守着这个烂摊子穷思,要走出去,要因需供货,这叫顺时发展。”
文留地处中原油田的腹地,油田特种车辆又比较多,过去兴建的水利工程上的桥涵承受不了特种车辆的压力,断桥塌涵的事时有发生,承担桥涵的维修既能支援油田建设,又能保护水利设施,还能为水利站增加不少收入,可谓一举三得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镇党委和政府积极支持他们。1981年水利站组建了第一支修桥队,随着工程量的不断扩大,他们又建立了第二支修桥队。他们把预管厂更名为预制厂,品种也由过去的单一制井管发展到浇注预制板、民房檩梁、明柱以及农用电杆等。
明确方向是成功的基础
十多年来,文留水利站始终坚持为农田水利建设服务的方向,他们认为这是事业的发展根本。芽豆屯、尚柚两个村渠灌不到、井灌无井,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水利站毫不犹豫提出用贷款贴息帮其打井的意见。每眼井贷款1500元。一年里这两个村就打井16眼,平均井灌50亩,粮食单产由过去的100多公斤提高到300多公斤。吉庄有一眼1967年打的大眼砖管井早已淤平,维修队经过仔细观察,在已种上小麦的地里找到了井址,在技术员吴石印的带领下,只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就保质保量地洗出了这眼井,扩大浇地面积55亩。几年来,他们先后洗旧井25眼。
要算大帐 要思长远
文留水利站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目光看得很远,把自己的经营放在社会效益大前提之下。
在刚开始修建小桥涵时,他们就把目光注意到了大桥,于是请技师,找石料,购进预制机械。并很快组建了第二支30多人的修桥队。在干小型工程的同时,他们想到了将在附近建设的几项大工程,就积极争取,仅1982年冯柚沟配套工程就建小桥30多座,大桥6座,全部使用自己的工程材料,净赚5万多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挖河清淤,为促进一年两季清淤工程顺利开展,他们自己出钱增设了水利工程奖,1987年的一次清淤就拿出奖金3600元,几年累积下来也有两万元以上。村民们说:“受益是咱的,水利站还给奖。”从1980年算起,文留镇到目前已新打机井180眼,开挖排水沟7条,引水支渠7条,斗渠129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