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鼋头渚听壮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14
第8版(副刊)
专栏:

鼋头渚听壮歌
  许宗元
鼋头渚以山水之胜称雄江左享誉天下,何曾听说这天造地设的公园有歌曲之胜?
这歌声来自鼋头渚景点之一——充山隐秀。这歌声来自我的情思中。我一直不知道他曾在这儿歌唱,不知道他曾在这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崛起写下不朽的乐章。《中国名胜词典》叙鼋头渚甚详,未曾涉及他;最新版次的无锡交通游览图状鼋头渚更细,也无这一笔。鼋头渚公园管理处把工作做得很细致,在公园通山大道竖立带箭头的指示牌,牌上书5个红字:“聂耳纪念室”。我意外地看见它时,投身自然、寄情山水的那种恬适、飘逸情怀,不期然地凝重了起来。
路标指示处,是一条整洁的石径。石径从露天的绿色长廊中穿过。绿色长廊乃是一个大花架——两排对称的粗大水泥柱,上嵌水泥桁条。花架上缀满多姿的藤萝,绿叶纷繁。我数了数水泥柱,共24根——这是否象征着聂耳24个年头(1912—1935)的年轻生命?长廊尽头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台。花台的正后方,一圈整齐的冬青树环护着洁白的聂耳半身塑像。他的头部微微前倾;目光肃毅;眉宇间是一片沉思、藏几丝忧郁;横置胸前的右手握着笔,左手挥着拍子;微风拂起他的秀发与领带,以动衬静的是主人公的专注、凝神。我不知道此刻的聂公正潜心创作哪一首歌。我只知道从他笔底流出的,只有热血,只有清泪,只有汗雨,只有苦水,哪有轻浮的艳曲,哪有粉饰的谀音,哪有苟且的音符?聂耳令同时、后世所有浅薄的、媚俗的、拜金的、卖身的音乐“家”愧煞!塑像后挺立着一株苍劲伟岸的大树。大树后边,青枝绿叶掩映着两栋屋宇:聂耳亭、聂耳纪念馆。聂耳亭是栋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亭正中石匾上刻着“聂耳亭”三字,系聂公故旧于伶先生所书。门边木牌上有说明文字。读毕方知此地塑像、建馆纪念聂耳的缘由:1934年秋,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在鼋头渚附近为进步影片《大路》拍摄外景;聂耳先期寓居充山陈家花园一处阁楼——也就是现在的聂耳亭,为《大路》主题歌《大路歌》、《开路先锋》谱曲。
我终于觅得鼋头渚第一胜景。在这一方宁静的天地里,我仿佛听到了久违的黄钟大吕:力重千钧一往无前的《大路歌》;气势磅礴振聋发聩的《开路先锋》!我静静地坐着,静静地听着,听23岁的聂耳的歌唱……57年前,聂耳就在这一方宁静的天地里构思着,酝酿着,黎民的涂炭、社会的疮痍、国家的危难——刻进他年轻的胸膛。在这花前,在这月下,在这幽径,在这阁楼,他吟唱着,谱写着,历史的理性、民族的良知、艺术的使命、青春的热血,融会成时代的强音。我静静地坐着,静静地听着,听23岁的聂耳的歌唱……一个小时过去了,我猛地察觉:如许长的时间,竟没有第二个人来这纪念地。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论位置,此地紧临大道;论路标,极为醒目;论游客,公园里成千上万。适才滨湖景点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的盛况与这里的空空荡荡、冷冷清清恰成两极。我的心头不禁掠过一丝悲凉:聂耳竟被淡忘了么?倘果如此,可悲的,难道是聂耳么?
在鼋头渚初听23岁的聂耳的歌唱,恰逢聂公80周年冥诞。下次,我将带孩子们一起来,来听聂公的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