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有钱可买腊月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02
第2版(经济)
专栏:春节市场漫步

有钱可买腊月货
胡跃平 宋铁安
俗话讲,有钱不买腊月货。可是,春节前的贵阳市场,经营各种副食品的卖主们却感到卖不起价钱,特别是蔬菜。
元月24日清晨,花溪区通往贵阳的公路上,10多位菜农骑着装满新鲜大白菜的加重自行车,冒着凛冽的寒风和飘扬的雪花往城里赶。记者问其中一位姓李的年轻人:“这么冷,还进城?”他指指自行车架上的菜说:“冰天雪地的,想赶个好价钱。”
按这个农民的经验,下雪天菜价以往都要上涨。可今年腊月的菜市行情他却没有估计对。
新路口农贸市场。上午10时许,场内挤满了买菜的人群。沿两旁排开的水泥柜台上,各种蔬菜让人眼花缭乱。粗略数一下,除白菜、萝卜等大路菜外,过去要春夏才应市的蔬菜如青椒、茄子、豌豆角、西红柿等不下20多种,而且价格比平时还便宜。
记者问一位卖包心大白菜的商贩:“多少钱一公斤?”
“4角。多称点只要3角钱一公斤。”
旁边一位卖菜的农民说:我一早拖着菜从龙洞堡赶来,半路上跌了一跤,心想会跌出个好价来,谁知跑了几个市场,到处都是菜,大冷天的也涨不起价呀。
提起贵阳的蔬菜供应,人们都说这几年变化真大。论功劳,市里扎扎实实抓了“菜篮子工程”。由近郊、远郊和邻近县组成的“三线基地”,确保了丰足的菜源,蔬菜公司的负责人说,这两年蔬菜的上市量始终保持每天50万公斤以上,基本每人每天供应0.5公斤菜。科技兴菜,推广了20多种适用栽培技术,蔬菜品种又多又好。另外放开市场,敞开城门,八方客商云集贵阳,集体、个体一起上,市场红红火火,鲜菜一年四季不淡。
菜丰人欢。在贵阳菜市转了几天,还没有听到哪位市民说今年春节菜价贵。看来,有钱不买腊月货,这句话已成老皇历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