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兴建三峡工程 发展长江航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02
第2版(经济)
专栏:三峡工程论坛

兴建三峡工程 发展长江航运
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 唐国英 交通部长江水系航运规划办公室副主任 陆望程
兴建三峡工程不仅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局面有巨大作用,对于改善川江航运条件也有重大意义。它的建设,对于长江流域乃至我国经济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
长江是联系我国西南腹地与东南沿海的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干流重庆以下是我国国土规划产业布局中的一级主轴线。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长江航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趋重要。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中,航道开发的近期目标是通过整治、疏浚,稳定河势,增加航深,并结合兴建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渠化河道、改善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航道条件;远期目标是形成以长江干流为骨干,干支畅通、江海直达的水运网络,初步实现港口、航道、船舶和通信导航的现代化。
重庆至宜昌660公里航道,流经丘陵和高山峡谷地段,流速一般为1.0—3.0米/秒,水面平均坡降0.2‰。其中重庆至万县长328公里,陆宽谷河段,枯水期河宽300—600米,洪水期宽800—1500米,浅滩多集中于此段;万县至奉节长132公里,河谷逐渐缩窄,多溪口急滩;奉节至宜昌209公里,属峡谷河段,枯水期河宽一般为150—250米,最窄处仅110米,洪水期峡内水位日上涨可达10米以上,年内最大变幅为50余米,此段航道滩险最为集中,船舶航行困难。葛洲坝工程建成后,改善了航道里程约120公里,但宜昌至重庆段仍是长江干流航行最为困难、运输成本最高的航段。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上游,特别是重庆至宜昌段的航运发展将会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其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庆至宜昌段的航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峡工程按正常蓄水位175米建成后,水位抬高、航深加大、航道扩宽,使重庆九龙坡码头以下600多公里滩多水急的峡谷航道,变为航行条件较好的深水库区航道,可淹没急流滩111处,浅滩21处,提高川江航行的安全度。
(二)扩大了川江航道的运输能力
川江天然河道目前单向通过能力约1000万吨/年。如果采用大幅度整治、平整岸线、拓宽航槽,并且实行扩大船队、集中发船、定区会让,加强管理的办法,虽然也可以提高通过能力,但工程浩大、投资多,整治难度也相当大,而单位功率推载量和营运效益的提高却非常有限。修建三峡工程后,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过能力可达5000万吨/年。
(三)川江船舶可向大型化、标准化发展
目前这段河道通行的船队,是由1000吨驳船组成的3000吨级船队。三峡工程建成后,船队可改为1+9×1000吨、1+9×1500吨、1+6×2000吨以及1+4×3000吨等各种不同组合的万吨级船队,由重庆直达武汉以下。其直达保证率一般可达45—50%。直达保证率愈高效益就愈大。
(四)降低了船舶运输成本
目前川江3000吨船队,下水单位功率拖载量为1.6吨每千瓦(1.2吨每马力),效率为40.8吨公里每千瓦小时(30吨公里每马力小时)。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吨级船队每千瓦拖载量可增至4.8吨左右,效率可提高到68吨公里每千瓦小时(50吨公里每马力小时),船舶运输周转率可望加快,船舶运输成本可比目前降低35—37%。
(五)枯水期下泄流量有所增加
葛洲坝工程枯水期设计最小下泄流量为3200立方米/秒,实际上难以确保,影响了坝下一段航道的水深。1987年枯水期来流量仅2800立方米/秒时,下泄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调节库容较大,枯水期下泄流量可望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对改善中游荆江航道浅滩水深是有利的,对枯水期航道的维护也有利。
二、通过相应技术措施,化弊为利
兴建三峡工程,从总体上说对航道是有利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如:泥沙淤积对库尾港口、航道的影响;三峡枢纽过坝设施的设计和运行可靠性问题;工程建设期的通航问题;葛洲坝下游河道演变对航运的影响;三峡与葛洲坝两坝之间的通航问题;三峡工程与上游梯级衔接问题等。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这些问题已作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需在下一设计阶段进行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才能确保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充分发挥。
(一)三峡工程建设期间的通航问题
三峡工程建设期较长,目前选定的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坝上水位要经历135米围堰发电和156米初期运用两个阶段。从目前工程建设总进度安排看,从工程准备期开始到蓄水位升至175米,约需20年。其间将经历原河床通航,右岸明渠加左岸临时船闸、永久升船机通航,围堰发电期间的135米低水位通航以及初期156米水位运行等4个阶段。必须努力保证这一期间航运畅通,船舶运行安全。
(二)水库回水变化段航道和港区的泥沙淤积问题
三峡水库约有200公里的回水变化河段,由于水位消落变动,使该河段在不同时间表现出天然或库区河道的特性。因泥沙在该河段产生累积性淤积,会导致碍航和影响港口作业。在水库运用后期,遇枯水年水位消落后期,某些河段航道水深不能满足要求。重庆港在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头10年,淤积并不严重。以后,重庆港淤积逐年增加,特别是重庆九龙坡港区、朝天门港区边滩较宽,会影响港区作业。嘉陵江口有些年份出现拦门沙,码头会出现边滩,影响港区作业。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优化水库调度,结合港口总体布局和整治工程措施,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三)三峡工程枢纽通航问题
三峡工程枢纽的永久通航建筑物,采用双浅多级船闸与一线垂直升降式升船机。虽然我们已经有了葛洲坝船闸的设计和运行经验,但作为高水头多级船闸在我国尚属首次,不少技术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目前水平。尤其解决船闸高边坡稳定和输水系统阀门水力学问题,需要落实技术方案。
三峡升船机提升部分的总重为11500吨,超过了目前世界水平。由于我们还缺乏这种特大型升船机的设计和运用经验,加上我国机械水平存在的实际差距等,工作中不能掉以轻心。建议国家加快清江隔河岩枢纽升船机的建设,以取得实战经验,以确保三峡升船机按时投入和运用的可靠性。
(四)三峡枢纽与葛洲坝之间的通航问题
两坝间的通航,主要是指三峡枢纽泄洪和三峡电站日调节影响船舶航行安全问题,应加强试验,合理制定电站运行规程,以确保通航安全。
(五)三峡水库运用时对葛洲坝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问题
三峡水库建成后,下泄水流中的含沙量会显著减少,葛洲坝以下河道将受到长距离冲刷,可能对航运产生某些不利影响。
三、葛洲坝工程的建成为三峡工程作了实战准备
葛洲坝水利枢纽是三峡工程的航运梯级,它的建成已为三峡工程发挥航运效益奠定了基础。葛洲坝船闸从1981年6月开始通航以来,已经历了10个年头,到1991年底为止,通过船闸的总闸次为99167次,船只633669艘,客运量24477661人次,货运量63320021吨。
由于葛洲坝船闸规模大,技术复杂,无论是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管理,在我国都属首次,缺乏经验。特别是一些机电设备是70年代初期订货、中期制造的,受到了当时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限制,所以,在运行初期暴露了不少问题,也发生了几起重大事故。由于我们加强了对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监测,逐渐实行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并且随着运行管理经验的积累、设备的故障率逐年明显下降。1982年2号闸和3号闸的机械电器故障次数分别为182次和183次,而1991年分别只有1次和0次。通过十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培养了一支能管理好现代化大型船闸的队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不少经验可以作为建设三峡工程的借鉴。
如果国家决定三峡工程开工,我们长江航运部门将一如既往、更加积极地配合有关单位,为建设好宏伟的三峡工程作出巨大的努力,而且为管理好三峡工程通航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做好准备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