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他送雷锋入伍——访红军老战士、原辽阳市武装部政委余新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他送雷锋入伍
——访红军老战士、原辽阳市武装部政委余新元
新华社记者 杨民青 新华社通讯员 王大海 任周
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然而,雷锋当年入伍时的情景如何?送他当兵的人是谁?这,却鲜为人知。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29周年之际,记者找到了32年前送雷锋入伍的人——原辽阳市武装部政委、现鞍山军分区离休干部余新元。
话题从当年征兵时他初识雷锋说起。
1959年11月底的一天,身为辽阳市武装部政委、市征兵办公室主任的余新元在各县乡农村奔波后,刚刚返回办公室,部里的同志便找到他,说鞍钢弓长岭铁矿有一个叫雷锋的青年,特意从弓长岭赶来,一定要见见余政委。
弓长岭离辽阳足有四五十里地,走这么远的路,下这么大决心当兵,余新元还很少见过。
雷锋给余政委的第一印象是瘦小。他似乎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个头按征兵男青年1.65米的要求至少矮一拳。
细一问,果然如此。原来,雷锋在弓长岭应征青年目测中,便被一眼“刷”掉了。弓长岭铁矿地处辽阳市,是鞍钢的下属单位,那里青年工人多,觉悟高,报名青年大大超过应征数额,先按身体条件优中选优,也在情理之中。
像安慰一些积极应征、身体条件却有缺陷的青年一样,余政委一番鼓励后,和他聊起家事来。
“你家在哪儿,父母是做什么的?”
没想到,一句话问完,雷锋的脸颊挂满了泪珠,他一口气向余政委诉说了自己苦难的家史。这一下,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余政委和雷锋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出生在甘肃省静宁县一贫苦农民家庭。10岁时,母亲被土匪追逼,跌入深井丧生。两个小妹妹活活饿死。父亲带着他和两个弟弟忍饥挨饿。13岁时,余新元赶着地主的羊群,投奔了在会宁会师北上的红军队伍。
听着雷锋的回忆,余政委情不自禁地拉起雷锋那刻有刀伤的手:“你现在是名工人,一个人收入不少,为什么非要当兵不可呢?”
“余叔叔,当兵从小就是我的愿望,我是解放军解放的,是共产党培养的,现在我要实现自己的愿望,请批准我拿起枪杆子,保卫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雷锋的回答,一片赤诚。同时,他还急切追问:“当兵保卫祖国,人人有份,有没有我的份?”
“当然有!”余新元脱口而出。
第二天早晨,雷锋拎着一个小皮箱,再次来到辽阳市武装部:“余叔叔,是你说的,当兵有我一份,我把全部东西都拿来了,这兵我当定了,要是你不批准,我不走了。”这使余政委作难了。昨天晚上,雷锋走后,他给弓长岭打了电话,那里有百余名青年应征,论身体条件,雷锋不够标准。特殊对待吧,他作为征兵办主任,当时没这个权力。
余政委耐心安慰他:“你当兵心切,保卫祖国应该表扬,但当兵需要条件,你个子小,身体不够壮实,难适应部队艰苦生活。今年征的是工程兵和水兵,就说这工程兵吧,要施工打坑道,你……”雷锋打断余政委的话:“为保卫人民,保卫胜利果实,我什么苦都能吃。我身体不壮是旧社会造成的,解放前我给地主放猪,猪吃的比我吃的还好,现在是新中国,我身体一天天强起来,要是到了部队,个子能长高,身体也会壮……”
余政委见难以动员雷锋返回,正巧武装部征兵繁忙,同意雷锋先在机关住下来,慢慢想办法。
到了武装部,雷锋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劈柴、烧水、扫地、擦玻璃,忙这忙那,一刻不闲。没几天,别说武装部数十名干部,连家属小孩子也知道来了个非要当兵十分勤快的小青年。十多天过后,武装部不少同志及家属纷纷替雷锋说情,帮助这位孤儿参军。
作为特殊情况,余新元将雷锋强烈要求当兵的事,向当时的辽阳市委书记曹琦作了简要汇报,曹琦说,对这样的青年要给予表扬和支持。
就这样,为雷锋入伍,辽阳市武装部、接兵部队领导先后作了多次研究,好不容易为雷锋争取到了候补兵员的资格。
1960年1月8日,辽阳人民不会忘记,雷锋不会忘记,余新元也不会忘记。这天,全市人民夹道欢送新兵。在辽阳市武装部住了一个多月的雷锋,与大家依依惜别。余新元的爱人田佩文提着雷锋的小皮箱,特意按雷锋20岁的年龄煮了20个红皮鸡蛋,连同做的鞋垫、买的手绢,一起送给雷锋,送他跨入革命队伍的行列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