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阅读
  • 0回复

布坎南和“布坎南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7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布坎南和“布坎南现象”
仓立德
美国共和党保守派代表人物帕特里克·布坎南,自去年12月初宣布参加总统大选后,如异军突起,以其“美国优先”的口号向竞选连任的布什总统提出挑战,获得不少选民的青睐。在刚刚结束的新罕布什尔州预选中,他出人意料地夺得40%选票。美国舆论认为,尽管布什以得票58%而获胜,这一预选结果仍是对他的“沉重打击”,它迫使布什“现在必须认真对待布坎南”。
布坎南这个名字,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现年53岁,出生于首都华盛顿,早年在乔治敦大学就读,并获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硕士。60年代中期,布坎南任尼克松法律事务所行政助理,1969年到白宫任尼克松总统演讲撰稿人,后任里根总统的对外通讯主任。近年来,他一直活跃在美国新闻界,是一些著名大报的专栏作家,还是全国性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时事辩论专题节目主持人。他的一些言论,如反对美国介入海湾危机,批评国内福利制度,主张全力对付欧洲、日本的经济挑战等,曾在舆论界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论。
去年9月,布坎南在《华盛顿邮报》上明确提出:“我们的战争——冷战结束了,现在该是美国回家的时候了。”这篇文章认为,美国今后的利益应主要集中于北美、中美和加勒比地区,美国应从南朝鲜、西欧撤军;德、日应承担其防务责任;美国应停止所有对外援助,停止增加对世界银行的拨款。布坎南在宣布参加共和党总统竞选后,鲜明地亮出“美国优先”的旗帜。他攻击布什总统抛弃了共和党的保守主义观念,脱离了美国现实;指责布什是“全球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沉迷于国际事务和对外政策,而不顾为经济衰退而苦苦挣扎的美国老百姓”。他认为,现在是民族主义时代,美国应将自身利益和需求置于首位。为此,他主张对内要限制政府权限,反对增税,反对民权,反对堕胎等;对外反对向海外增兵,停止一切外援,建立保护主义贸易壁垒,反对第三世界国家向美国移民。布坎南的伙伴将他的竞选主张归纳为3点:反对全球主义,提倡民族主义;反对美国统治下的国际和平,坚持旧的保守主义价值观;反对将美国的财富和力量用于模糊不清的世界新秩序,主张把美国置于首位。美国政治观察家认为,布坎南提出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主张,实质上是美国“新孤立主义”思潮的集中表现。
“布坎南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本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日深,“孤立主义”思潮即不断抬头,并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曾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并在二三十年代相继实施了本土主义的移民法,采取了保护主义的关税壁垒政策。二次大战结束后,参加共和党总统竞选的参院共和党领袖塔夫脱,坚决反对美国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国际组织卷入国际事务。70年代越南战争后,受“越南战争后遗症”影响,“回美国老家”、“不介入地区冲突”的口号也曾盛行一时。然而,总的看来,时起时伏的孤立主义并未真正占据美国的政治主流地位。
近一二年来,美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苏联、东欧剧变,美苏对峙的两极世界格局已经崩溃,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欧洲、日本构成对美国的最大挑战。而美国国内,财政、金融、教育、医疗、毒品等经济和社会问题成堆,尤其持续时间已长达1年半的经济衰退至今仍无转机,失业人数增多,选民对政府的信心普遍下降。今年初《华尔街日报》和全国广播公司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美国国家安全问题已在大多数选民心目中降到次要地位。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内政、外交何去何从自然成为政治、经济、新闻等各界朝野人士争论的中心,主张对外“收缩”、全力应付国内议程的“新孤立主义”思潮以及“布坎南现象”便应运而生。
诚然,布坎南承认他竞选总统是一次“远距离投射”,获胜机会微乎其微,其本意不过是向共和党发出“恢复传统保守主义”的信号。美国一般舆论亦认为布什获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十拿九稳。然而,新罕布什尔预选结果表明,布坎南的孤立主义主张毕竟代表了相当部分选民的情绪,“布坎南现象”也不会立即从美国的政治舞台上消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