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投资先要信息灵——访台湾华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炜中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23
第2版(经济)
专栏:

投资先要信息灵
——访台湾华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炜中先生
本报记者 张锦力
华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台湾一家专业的外国投资服务公司。这几年,他们在深圳设立分公司,专门致力于为大陆引进台湾资金和技术。到去年底,经他们引荐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考察、洽谈投资项目的台湾工商界人士达3000多人次,并促成100多家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办厂。最近,记者走访了该公司的总经理黄炜中先生。
记者:海峡两岸的人民都热切地盼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往来和合作。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台湾方面的投资意向和投资潜力。
黄炜中:现在台湾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到大陆去投资。大陆丰富的资源优势,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上没有语言障碍,劳动力价格便宜等良好条件,对台湾的投资者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虽然与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大陆的投资环境还有一定差距,但两岸人民同祖同宗,同一民族。民族情、亲友情,这些感情的因素是很难用经济指标反映的。现在台湾出岛旅游者中60%是来大陆。仅厦门地区每年就有上百家台商去那里投资。这几年,台湾在大陆投资企业达几千家,但大多数企业投资额都不大,相对台湾的投资潜力而言,在大陆的投资额只不过是个零头。目前台湾有规模的企业就有7万多家,工商企业加起来有18万多个。随着大陆各地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我估计,今后10年内,台湾到大陆的投资额将达500亿美元以上。
记者:您认为进一步吸引台湾投资,大陆方面当前应突出解决什么问题?
黄炜中:目前大陆方面影响台商前来投资的最大障碍是信息环境不佳。近年来,大陆各地在改善投资的硬环境、软环境上下了很大功夫,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政府的办事效率也在逐步提高,有些优惠条件在全世界也可以说是最好的。但是信息环境不佳的状况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台商、港商和外国客商已习惯于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经营,只有获取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技术及市场信息,并据此对未来的投资盈利前景作出判断,才肯投资。如果他们对某个地区的信息不甚了解,那个地区的宾馆盖得再漂亮,交通再发达,也很难让他掏腰包。
记者:您认为怎样建设信息环境比较符合台商需要?
黄炜中:举个例子,在大陆提起石家庄,人们都知道是河北省的省会。可台湾人会觉得石家庄只是大陆的一个村庄。两岸相互隔绝了40多年,大陆留给台湾老一辈人的印象是40年前的,对青年一代则是一片空白。大陆要想吸引台湾人来这里投资,比盖宾馆、修公路、装电话更重要的是首先要让他们全面的了解大陆、认识大陆。现在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尽快与台湾建立信息往来,及时准确地把当地的投资政策,工业基础,农业耕作水平,人民生活状况,文化道德水准,以及市场潜力等详细的情况,传递给台湾的工商界,并通过各种传媒机构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介绍。大陆的信息产业很不发达,也很少有专门进行两岸信息沟通的信息组织。
记者:大陆是否应发展一些专门为投资服务的信息组织?
黄炜中:是的。信息传递除了要求全面及时,更重要的是要准确、公正,具有可信度。因此信息组织的发展一定不能过滥。许多来大陆参观考察的台商都有同感:现在大陆信息传递方面存在各自为政、过多宣传自己地区的投资环境如何如何的好,对问题却避而不谈,听的往往与看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应当有一家较为公正的信息公司能够将各地的长处、短处系统地进行比较。其实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在最迫切的是要将信息筛选、细化。比如上海哪几方面最好,又有哪些不足,深圳哪几方面比上海强,哪些方面又不如上海。我觉得目前大陆的中央政府应支持成立一个系统的中性的信息公司,这家公司能够汇集全国各地的经济技术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公正的评判。然后把经过公正筛选、过滤的信息,传往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企业家都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记者:贵公司在沟通两岸经济技术贸易信息,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方面,今后有哪些打算?
黄炜中:今后我们公司打算构筑一个大陆与世界各地间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网络,为大陆引进投资与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不用多久,我公司将隆重推出经过长时间筹划准备,囊括国际国内市场信息的开发系统,该系统可以在经营、投资、技术合作和商品贸易等广阔范围内,收集、过滤、处理、储存大量信息,我们还会将这些信息刊登在我们的华业周刊上,每周邮寄给台湾的大部分工商企业,促使这些企业到大陆来投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