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奔放的刘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25
第8版(周末)
专栏:艺苑撷英

奔放的刘斌
□王友军/文 白景生/摄影
“……叫一声子弟兵,这话听着亲……”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刘斌,以激越高亢的歌喉,获得第5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第一名。
其实,早在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随着《今日同饮庆功酒》的歌声,刘斌的名字已为观众所熟悉。在1990年第4届全国电视大奖赛上,一曲《华北大平原》捧走了民族唱法第二名的奖杯,更增加了他的知名度。
1958年刘斌出生在锦州一个普通军人家庭。他自幼喜爱音乐,16岁考取了长春市京剧团。他的嗓音和素质,被老师们认定是个“角儿”坯子。他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经过12年的刻苦磨砺,成了剧团的“台柱子”,获省青年演员表演奖。年轻的刘斌声誉鹊起,唱红了伊通河畔。当他被认为是京剧“高派”最有希望的传人时,却改行唱歌,带上家里不多的积蓄,请了10天假,只身来到北京,向名师登门求教。在这里既有热情的接待,也有世俗的冷落,但生性好强的刘斌不怕挫折,终于在来北京的第7天考取了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
刘斌清醒地知道,在歌唱专业天地里,他犹如一个刚进校门的学生,必须比别人多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功夫才可能成功。他扎扎实实从练基本功开始,全身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到了入迷的程度。
他了解“隔行如隔山”的俗语,也深信“隔行不隔理”的名言,更体味到了声乐与戏曲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共同的规律,终于领悟了歌唱的发声方法,而且还让京剧演唱技法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他四处求师,受到金铁林教授启蒙,向作曲家谷建芬请教,特别是程志的热情指点,使他茅塞顿开。两年前刚走下领奖台,他就进了中央音乐学院,从师声乐教授王秉锐,继续深造。科学的训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使他的声乐歌唱水平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得到专家首肯不易,但受到观众的喜爱更难。34岁的刘斌在每次演出中都注意观察观众对自己的反映,还和他们倾心交谈。作为一名军人歌手,他利用去部队演出的机会,和战士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欣赏情趣,逐渐把握了各种层次的观众的心理。现在,他已赢得了一大批歌迷,成为歌坛一颗耀眼的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