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转变职能减少层次精简机构邛崃改革机构促进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28
第2版(要闻)
专栏:

转变职能减少层次精简机构
邛崃改革机构促进经济发展
本报成都电 记者陈华报道: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进行机构改革,而机构改革又必将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四川省邛崃县11年县级机构改革实践得出的结论。
邛崃县县级机构改革始于1981年,是国家和省的机构改革试点县。11年来,县委、县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大胆突破旧的管理体制,坚持走“小机关、大服务”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转变职能,强化服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县级机构设置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解决部门分割、城乡分离对商品经济的阻碍,邛崃县打破城乡、部门和所有制界限,按产品、行业组建专业公司。目前全县已有24个上与200多家城镇国营、集体企业和专业基地归口联合,下连千家万户的专业公司,通过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县造纸公司采取多种服务措施促竹源基地建设,不仅保证了全县造纸原料供给,也增加了竹农收入,去年全县造纸业实现利润200万元,农民卖竹收入达1400万元,造纸公司也在短短几年间发展成为拥有2000万元资产的专业公司。
——理顺关系,减少层次,提高效率。邛崃县按照党政分开的原则,撤销了县委分管农业、工交、财贸的三个工作部门,加强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首先理顺了党政关系。其次,理顺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全县实行“两委”分管经济工作,减少了层次,政府主要通过“两委”搞好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三是理顺了县乡关系,把县直机构派驻到乡镇的纯服务性机构的人、财、物权全部下放给乡镇,增强了乡镇自主权。四是理顺了政府各部门的关系,在部门中实行“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使各部门和工作人员明确了自己的职责,避免了因职能交叉而产生的扯皮,提高了工作效率。
——精简机构,转移人员,减轻负担。在机构改革中,邛崃县大胆撤并了一批经济专业管理部门和业务相近、职能交叉重复、工作量长期不足的非经济管理部门。11年里,党政机构减少24个,机关工作人员减少607人,与改革前相比,机构和人员分别减少了42.9%和42.3%。由于将精简下来的2/3人员转移到了经济实体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财政开支148.4万元。
11年机构改革,使邛崃县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逐步得到调整,极大地推动了该县的经济发展,去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按同口径统计,比1980年增长了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1980年的212元增长到754元,昔日财政靠补贴的邛崃,11年来已累计上交国家财政8164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