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一江春水下钓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28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江春水下钓台
费伟伟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读到这般音韵铿锵、意境恢宏的佳句,怎不让人一唱三叹、击节拊掌?范仲淹这一传世之作,我读大学时就谙熟了,然“先生”者何人,却一直懵懂。
“这位先生,就是汉光武帝刘秀多次召其做官辅政而不受,甘居山林躬耕垂钓的东汉高士严子陵”。到浙江桐庐富春江水工机械厂采访时,厂里的同志告诉我。
原来,传说中终身不仕、八十而逝的严子陵的隐居地——钓台,就在厂子附近。闻罢顿然游兴勃发。
早在1000多年前的梁朝,富春江就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漂碧,千丈见底”的美誉。曾经名动天下的江川河流数不胜数,然至今仍可无愧其赞誉的实在凤毛麟角。富春江却春光不老。桐庐一直是全国著名的林业县,于1968年建成的富春江水电站,使上游60多公里的江面成了碧水万斛的大水库。拦江而立的水电站,虽然结束了上游“云帆千片望中来”的历史,化激流惊滩、水驶如箭的七里泷小三峡为平湖,但于保护上游林区则功莫大焉。山青自然水秀,富春江因此格外地春意融融,沿江两岸,万木吐翠,让你仿佛觉得,那碧澄澄的春江水沿着树腺流上了枝梢。有首流行歌曲叫《看你千遍也不厌倦》,而富春江,你完
全可以看上一辈子。
钓台,就坐落在富春江水电站往上三公里的江畔,楼阁亭台、粉墙黛瓦,建筑之别致自不用说,难得的是其幽静。钓台不通公路,往来唯仗舟楫;钓台之下大坝巍然,所以江面除了一条往来钓台与电站的游轮外,更无一片帆影。坐在青风轩,品着用严先生祠左侧被茶神陆羽评为天下第十九泉的水沏的香茗,听当地人夹杂着软侬越音给你讲历史上自宋朝范仲淹以来十七次兴建严先生祠,李白、杜牧、苏轼、朱熹、陆游都在此留下诗文的轶事,真令人心底生出一片绿荫。时光,在这被子陵先生称为“千年不改”的富春江畔,在这“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的宁馨天地里,亦或真的放慢了脚步?
当我回到距钓台不过数里的富春江水工机械厂,便发现,那种感觉有多么荒诞。富春江水工机械厂是70年代初才兴办的。厂是山里的厂,人是山里的人,尽管傍江而建的厂区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然而踏进厂子,你几乎可以处处感受到一种开放的现代化企业的气息。这一次,我恰好赶上工厂投资1300多万元研制、具有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的水轮机模型试验台通过国家鉴定。真个是嘉宾云集,高朋满座。国内唯一可以同时进行立式、卧式试验的水轮机模型试验台居然诞生在这样一个貌不惊人、名气不大的厂子里,使许多人啧啧称奇。当然,称奇的还包括那种投资的气魄与目光。当杭州——富春江——新安江——黄山旅游黄金线还在酝酿之中,富春江镇上、严子陵钓台,就出现了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那是富春江水工机械厂请来传授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洋专家,是前来考察洽谈业务的外宾洋商;1986年以来,这个厂的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冰岛、印度等10多个国家,出口创汇逾千万美元。眼下,他们手里就攥着1.7亿多元的出口合同。
我和厂长、总工们聊起富春江、聊起钓台,他们情不自禁地以淡泊名利、亮节高风的先贤严子陵为自豪;但是显然,他们更深深地被投身竞争、迎接商品经济挑战的渴望所征服,他们勾画着工厂明天的轨迹,目光中流出坚定,流出自信。
富春江,以一种亘古未有的速度,唱着一种亘古未有的韵律,载着“富春江”人的美好希冀迤逦而下,奔腾千里,汇入浦江,扑向大海。啊,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