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副市长写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8
第4版(要闻)
专栏:

副市长写戏
本报记者 任维东
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流传着一个“副市长写戏”的佳话。
年近半百的昆明市副市长马力,60年代毕业于大学数学专业,父亲是30年代的留德博士,母亲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受家庭影响,马力从小就对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爱听,爱看,还爱唱。
作为分管昆明市文化工作的副市长,马力不仅动口,还亲自动手。前不久,他与另一位同志共同创作了大型滇剧《南诏奉圣乐》,在艺术节上演后获得成功。
谈起写戏的动机,马力说:“最初主要是想振兴滇戏,后来在创作中发现这是个歌颂民族团结的大题材,很有意义。”《南诏奉圣乐》是根据历史事实创作的。据新、旧《唐书》记载,南诏在经历了因“天宝战争”而与大唐分裂40多年的痛苦之后,在各族群众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排除重重阻碍,终于迎来了以“苍山会盟”为标志的唐诏统一。为表示对重归大唐的庆贺和赤诚,南诏编排了一部大型乐舞《南诏奉圣乐》,于唐贞元16年,献到首都长安演出,唐德宗亲自观看表演,还下令将其作为朝廷的“保留节目”。
为了赶在艺术节前创作并排练好这出戏,马副市长与另一位剧作者罗运书同志反复研究。在第四稿的基础上,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翻阅大量文献资料,查找核对史实,作了重大修改。他们把初稿只局限于写个人命运,改为通过几个主要人物的塑造,歌颂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深化了主题,加重了这出戏的份量。为了抢时间,马力白天忙工作,夜里12点后加班写戏,直至艺术节开幕前夕,已八易其稿。
辛勤的劳动终于使马力尝到了丰收的喜悦。《南诏奉圣乐》已演出8场,得到众人交口称赞。有关领导、专家都认为这出戏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在人物塑造、唱腔、服装等方面均有新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