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舞出军魂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7-30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舞出军魂来
吴晓邦
好久没有为歌舞演出这样激动过了。总政歌舞团的大型歌舞晚会《军魂》,气度恢宏,内容深厚,艺术精湛,有新意有锐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军队歌舞团,是我们歌舞艺术的一支主力。军队自己的歌舞团,创作演出反映部队军旅生活的歌舞,这是中国舞蹈极其独到的一个方面。军队的歌舞,要舞出军队的魂魄来。《轮机兵舞》、《夜练》、《战马嘶鸣》、《再见吧,妈妈》、《八女投江》、《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一大批优秀的创作,体现出军队歌舞团军事题材舞蹈的巨大成就。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总政歌舞团的《军魂》,又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
《军魂》从头至尾贯穿着深厚的历史感,以十分概括的艺术手法,打破编年史式的平铺直叙,常常大笔挥洒,把每个重要场面都浓缩成一尊历史塑像,一座座意味深长的纪念碑。就像解说词说的:“人民不会忘记!黄河不会忘记!”
更重要的是,从这些硝烟弥漫的丰碑上,这台歌舞以一腔诚挚的热情,凸现出兵的形象。正是这些平凡、可爱而英勇的士兵,在革命的旗帜下组成了我们的军队。舞活了军队中的人,就舞出了军魂。晚会以鲜明的民族风格,丰富的艺术手法,突出了现实主义的原则,表现出了人民军队的英姿。强烈的民族气质与时代精神,使这台晚会显示出独创的神韵。总政歌舞团的艺术家们很有才华并且很下功夫,他们立足于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使民族性渗透到了艺术形象的深处,舞出的军魂,是中国人民军队的军魂,是中国气派的军魂。民族性与时代精神的生动而深入的融合,无疑是这台晚会的一大丰收。
为了成功地表现上面这些丰富的内容,《军魂》这台晚会在形式结构上作出了大胆突破。它改变了通常歌舞晚会那种一歌一舞的松散排列,按照一台晚会的整体主题进行构思,按照艺术的逻辑去进行组织,使歌与舞相互达到了有机的渗透,并创造了合唱与舞蹈相综合的新样式,以歌推动舞,舞推动歌,歌舞配合一同推动主题的逐层展开。在歌舞的穿插组合中,观众喜爱的董文华、毛阿敏、郁钧剑、阎维文等人的演唱,为晚会增色不少。此外,这台晚会的灯光舞美设计有力地烘托了舞台的氛围。
在解放全中国的战争风云中,我们曾创作了《进军舞》,为这伟大的进军呐喊助威。今天,历史进入新时期,过去功勋累累的人民解放军,又将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军魂》的最后一个场景正是表现了这一主题。辉煌的合唱与壮丽的舞蹈场面,把晚会推向高潮,在赫赫军威的展示中,把“保驾护航”的主题激情酣畅地突出了出来。
总之,《军魂》是一台很有创造性,很有成就的新时期的军事题材作品,是部队歌舞团的又一成功之作。(附图片)
(文内图片为《军魂》最后一幕“保驾护航”剧照,俞根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