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知识是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8
第7版(国际)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知识是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
最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载文介绍西方关于经济长期增长的新理论,其核心是:技术进步而非投资是增长的动力;技术进步,即知识,必须通过投资才能取得;要实现长期增长,就应更加重视教育投资、研究发展、知识产权等。文章摘要如下。
本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索罗提出了长期经济形势预测理论。索罗理论被称为新经典理论,其核心是一个“生产函数方程式”,即产出取决于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它的假说为:如果资本和劳动力翻番,则产出翻番;增资不增人,或增人不增资,产出递减。但在事实上并不如此。过去几十年间,工业国资本增加快于劳力增加,新增投资的效益并没下降。同样穷国增资增人,产出却没有得到预期增长。原因何在?新经典经济学认为,技术是决定的因素。工业国家资本回收率高是投入新技术抵消了增加投资时的收益递减。但科技进步从何而来?索罗理论认为,来自“偶然的科技突破”,是不可测知的。因此,索罗理论在增长问题上只说对了一半,而且不能预测长期性经济趋势。
1983年,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保罗·罗默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新理论。他认为,生产有四要素:资本、非技术劳动力、人力资本(按受教育时间长短衡量)和新思想(可按专利权数量衡量);并认为,知识(例如如何制造产品)可以提高投资收益;知识为生产的要素,和设备一样,也需要投资,经济需要知识的投资,就如同需要设备的投资一样;资本投资可以积累知识,知识投资可以促进资本积累。这就意味着,投资持续性的增长能够持续性地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这正是传统经济理论所否定的。
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巴罗等人应用罗默的理论对很多国家的增长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穷国赶不上富国的原因在于缺乏人力资本(即教育),而不是缺少有形资本。
人们在逐渐认识新增长理论的价值,希望它将促使各国重新调整经济政策的先后次序,更加重视教育、投资、研究发展、贸易改革和知识产权等等,而不是完全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周期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