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永别了,赵超构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28
第8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永别了,赵超构同志!
冯英子
最近一个时期,上海新闻界真有点流年不利,刚刚送走了徐铸成同志,赵超构同志却也撒手西归了。不到两个月,失去了两位老将,正是苍苍者天,曷其有极!
赵超构同志是1月28日住入医院的,虽经尽力医治和抢救,终以年老体弱,回天乏术,在2月12日离开我们了。我得到这个消息,默然者久之,泫然者久之,为我们新闻界失去这样一位杰出的战士而悲痛。
超构同志是《延安一月》的作者。这本书,当年在国民党的统治区中,除了斯诺的《西行漫记》和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之外,是唯一能说出延安真相的一本书,不仅为国内的读者所欢迎,也为国外的读者所欢迎。一个新闻工作者,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保持了说真话的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在没有认识超构同志之前,就久仰他的大名了。1948年,超构同志从上海来到香港,住在九龙山林道的乐斯公寓。那时我也在香港,因而相识。1960年,我调入《新民晚报》工作,他成为我的领导。十年动乱中,他变成为“反动学术权威”,我也变成为“双料反革命”,共同被送到“五七干校”去接受批斗和改造。风里雨里,我们一起滚过来了。后来我们又先后调入《辞海》编辑部,他作为副社长,我则作为编审,一直到1982年晚报复刊,我们才算又回到了晚报。
超构同志一生最成功的是写短文。短些、再短些,为他一生所提倡。30年代中期,他用“沙”的笔名在南京《朝报》所写的每篇二三百字的短文,铿锵有力,掷地作声,加入《新民晚报》后,写了更多短文。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时,他提出了“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16字的办报方针,要使《新民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新民晚报》每天发行已达一百五十多万份,而16字的办报方针,也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题词所肯定。报纸正以新的姿态,向前发展之中。这一切,可以告慰超构同志在天之灵的。
我以为超构同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产,一是敢说真话的精神,二是他谦逊不伐的风格。说真话,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精神,而一生一直说真话,尤其难能可贵。《延安一月》,是超构同志说真话的见证;近年出版的《世象杂谈》和《未晚谈》一、二两册,更是超构同志说真话的见证。超构同志那些逻辑严谨,说理中肯的短文,所以受到千千万万读者的欢迎,主要因为他说的是真话。而且他的真话处处与人为善。《人民日报》曾说《林放文章老更成》,即此之故。超构同志是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顾问,全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新民晚报》社长并兼《联合时报》社长,可以说是执全国新闻界之牛耳,当仁不让,然而他谦逊不伐,虚怀若谷,待人以宽,律己以严,与任何人相处,都平易近人,从无疾言厉色,所以他的逝世,全报社上上下下,都为之悲痛,也足见他感人之深了。
我与超构同志相识40多年,共事也有30多年了。他比我大五岁,可是比我成熟得多,也理智得多,知人论世,不失其中。在他面前,我自承是小弟弟,现在他忽然走了,幽明路隔,相会无期,几天来一直恍忽若有所失,不能自已。写此短文,寄托我的哀思。
永别了,超构同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