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深化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发展科技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简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01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深化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发展科技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简述
不久前,中国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了“社会发展科技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全国近200名专家、学者以及省市科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与科技对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
一、关于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与会代表认为,国际社会中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经济与社会相互制约的被动调整方式,即首先进行增长式的经济发展,以积累资本,当社会发展出现不协调之后,再进行被动式调整。多数发达国家走过的是这样一条发展道路,以至于使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恶化的局面;另一种是经济与社会相互促进、互为支持、融为一体的持续协调发展模式。大家认为,我国必须坚持这一发展模式。但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需要实现几个转变:由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模式转变;由单纯速度型发展向效益型发展转变;由国家直接控制和管理极为广泛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模式,向国家直接控制与众多主体分解,界定保护责任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与会同志认为,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据预测,下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接近我国小康水平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极限,人口的增长将使人均资源占有量进一步下降,而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又使资源的需求量和消耗量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也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治理。因此,必须在人口控制、环境保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这也是能否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推进社会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本世纪90年代的特征之一,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还全面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表现出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与会同志认为,要特别重视以高新技术引导社会发展;并努力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应重视研究适应科技第一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科技体制、运行机制等问题,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和推广。
三、大力推动社会发展综合试点。自1986年以来,国家科委牵头,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在常州市和无锡县华庄镇建立了社会发展综合试点,通过几年来的推进,试点地区的人口增长、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等得到了控制与改善,开始出现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此基础上,国家科委决定在“八五”期间将试点数量扩大到30个左右。与会同志认为,社会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是一项改变思想观念、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以及创造环境的社会改革试验,对推动我国的社会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加强舆论宣传,把这一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努力搞好试点的组织协调、试点的规划以及内容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工作,并不断加以完善。
(王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