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井上靖与黄河·长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0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井上靖与黄河·长江
李顺然
几年前春夏之交的一天下午,笔者如约来到日本大文豪井上靖先生位于东京世田谷区的井上公馆。井上公馆树木葳蕤,一片绿油油。落座之后,井上夫人为我沏上一杯香茗,也是绿莹莹的。东京这一片碧绿仿佛同北京5月树木的葱绿相映成趣。
井上先生以慈善的目光打量着我说:“日本茶喝得惯吗?不合口味就撂着,千万别介意!”此时此刻我在这里深深地感到这间环境幽雅恬静、葱茏树木映入眼帘的客厅如同一座大熔炉,井上先生一颗如此设身处地体贴别人的火热的心,悄悄地把“大作家”同“小记者”之间的隔阂熔化掉了。
井上先生在艳阳天的融融春光里谈笑风生。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今年也迎来了不惑之年。新中国的诞生,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历史性壮举。一个统一、稳定的新中国的存在,大有助于世界和平。”
井上先生这一番话,使我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更感到了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
话题一转,井上先生谈起了中国之行。井上先生的代表作品《孔子》,曾经受到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巴金的高度评价。他说“《孔子》堪称井上文学”。井上先生为撰写《孔子》,曾在1981年到1988年之间,两次走访孔子活动过的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省、六次走访了地处黄河中游的河南省。井上先生说,不走访这些地方,《孔子》是写不出来的。
井上先生风趣地说:如能重游中国,下一站我想走访河南省杞县。汉语有一句成语“杞人忧天”,出自“杞国无事忧天倾”的典故。那里就是杞国之地,可能还遗留着许多古色古香的东西,我倒想躺在那儿的麦田里,看看天究竟会不会塌下来?河南省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甲骨文出土的安阳就是河南的嘛!若能托生,我还要研究中国,写中国。倘若甲骨文从8岁学起,到八十来岁该能基本上弄通,也就能搞出许多有名堂的作品来!”
我们的话题从黄河之行转向长江之行。井上先生从书架上抽出几本图片集搁在桌上之后,风趣地说:“人家管我叫作家,其实让我干摄影师这一行,专业摄影师也将会感到自愧弗如。不过我不便于发表大量的作品,免得他们加入失业的队伍啊!”他翻开图片集《江畔》,指着一幅作品说这是他拍摄的。原来这是一幅《孤帆远影碧空尽》的长江写照,上面写着一首井上先生在1957年10月初次访华时面对长江抒写的散文诗:长江水,一片浅黄,茫茫苍苍,一望无边。江畔见浪打浪,一双双纤手刷罐忙。愿我也能享有如此一席之地,一心如此爬格子忙。日本《朝日新闻社》刊行的资料集《日本百年的步伐》在1957年日本政治动态条目中写道:“日中两国关系出现了极其消极的动向”。井上先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毅然迈出了访问中国的第一步。从此,不管中日两国关系中出现什么情况,他都矢志不渝地带着日本人民的心走访中国,并将中国人民的心带回了日本,先后来回共达27次之多。他在这过程中,迎来了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迎来了中日两国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
井上先生从黄河之行谈到长江之行,一言一语都透出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热爱和期望。
交谈近4个小时,度过了暮春的整整一个下午,即将告别的时候,井上先生拿出他的诗集《旁观者》,并为我在扉页上亲笔题字:“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孔子”。他说,“我的题字,就是眼下我用心思索的问题。”这样,在夕阳斜照的屋里,我又聆听了井上先生对“天命”的见解:“人并非万能,但仍须尽力去做,这乃是人生之路!”今年是井上先生逝世一周年,也是他毕生为之努力而最终实现的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两国正在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我决心以井上先生的话“人并非万能,但仍须尽力去做,这乃是人生之路”为座右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