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破除“内陆意识”加快改革开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03
第5版(理论)
专栏:抓住时机发展自己·东风杯征文·

破除“内陆意识”加快改革开放
何竹康
最近,我们在结合吉林省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解放思想来解决。破除“内陆意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内陆省份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内陆意识”,就是把地理条件方面的内陆特点及其对改革开放的制约绝对化,从而认为内陆省改革开放相对滞后是必然的一种思维方法、观念和心理。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它是封闭、半封闭社会留给我们的一份文化积淀。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崇山峻岭、浩瀚大海和茫茫戈壁的包围,使我们祖先的视野和思维被封闭在一个亘古不变的空间内。在这个空间里面,人们又被自然经济和小生产方式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相互之间没有足以把他们的活动联系起来的流动和交往。在这种背景下,包括内陆在内的所有地域,几乎都是封闭性的,人们的思维、观念和心理也就不可能冲破一定的地域界限。到了近代,在国际资本和世界市场的猛烈冲击下,商品经济首先在沿海地区得到了一定发展。相比之下,内陆地区所受冲击较小,封闭的自然经济传统得到了较多的保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较大程度上仍然在旧的轨道上延续着。因此,“内陆意识”作为内陆环境在人们思维和观念中的反映,是自然经济和小生产方式造成的思维传统在改革开放形势下的表现,是一种习惯于封闭的心态。
把内陆环境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是非常有害的。实际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仅表现为面向世界市场的国际交往,而且大量地表现为面向国内市场的区际交往和不同企业之间、不同商品所有者之间的“民间”交往。更何况,在今天,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日益普及和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相对空间和经济区域之间的相对距离迅速缩小,从而也使内陆地区和省份在地理条件方面相对于沿海地区和省份的劣势逐渐缩小,甚至在某些内陆地区,这种劣势正在趋向消失。因此,片面强调内陆环境对改革开放的制约,而看不到生产力发展对于促进内陆与沿海一体化的巨大作用,这在思想方法上属于主观主义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
可见,“内陆意识”是落后于时代的东西,是一种惰性力。只有冲破这种惰性力,我们内陆省份的改革开放才可能放开手脚,与沿海地区同步前进,比翼齐飞。
“内陆意识”对改革开放的阻滞效应
“内陆意识”对我们改革开放具有很强的阻滞效应。当人们还未能自觉地冲破和超越它的时候,它必然作为落后的思维、观念定势和心态,阻碍人们投身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伟大实践。
第一,“内陆意识”抑制了内陆省份人们的市场竞争意识,限制了我们对现代经济生活的感应力,使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亚太地区和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的挑战反应迟钝,从而从观念上削弱了改革开放的内在动力。
第二,“内陆意识”障碍了我们的视野,使人们片面地认为沿海地区和省份的成功仅仅是由于地理的优势,因而往往以情况不同为理由不愿意接受和消化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对改善经济环境、吸引外资、引进人才和管理经验不热心、不积极,坐失良机。
第三,“内陆意识”造成了我们虚幻的安全感,加重了我们的守成心理,使我们习惯于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思路不开阔,患得患失,改革开放力度弱,启动慢,持续性差,甚至使我们“画地为牢”,形成严重的自我封闭倾向和行政性的自我保护主义。
第四,“内陆意识”淡化了改革开放的主体意识,强化了我们的“看客心理”或“观众心理”,使我们把自己摆在对外开放的局外,似乎改革开放只是沿海开放地区的事,或者甘当“二传手”,消极“等球”和“传球”,因而对于转变经济机制、通过市场媒介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在竞争中发展自己缺乏紧迫感和进取心。
值得注意的是,“内陆意识”在国内相当一些内陆地区普遍存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滞后,势必扩大全国各地区之间和各省市之间的体制差异和经济裂缝,加剧区域之间的体制磨擦和发展不平衡,阻碍均衡的国内统一市场和互补性区际关系的形成。这不仅会使沿海地区的发展失去牢固的依托,削弱沿海开放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而且会增加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总体整合的困难,损害整个国民经济的内在凝聚力。所以,“内陆意识”会拖全国改革、发展的后腿,破除“内陆意识”不仅对于内陆地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全国的改革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冲破禁锢,实现历史性跨跃
我们吉林省对“内陆意识”的察觉和反思始于80年代末。深入分析与先进省市的巨大反差使我们认识到,不怕身居内地,就怕思想封闭。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把吉林这个内陆省(准确地讲应是边疆近海且可以直接出海的内陆省)推向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现代商品经济的“大海”,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竞争、发展。省委、省政府组织了学习考察团,借外省市改革开放的“活水”掀吉林解放思想的新潮,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讨论。思想的解放增强了我们敢闯的勇气。1991年我省决定将地方管理的商品价格基本上放开,把多年举棋不定的生猪购销价格放开,把蔬菜价格与市场放开,同时制定了对国营商业试行“四放开”的内部柜组承包、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放开经营、转换机制试点、全民企业职工退休费实行省级统筹、外贸企业自负盈亏承包责任制、下放和简化对外劳务合作审批权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对于内陆省市和地区说来,破除“内陆意识”是加快改革开放的重要启动点,是从封闭半封闭的徘徊状态走向广阔天地的历史性跨跃。作为一场从思维方式到发展模式的革命,它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是:
——改革开放要有大视角、大思路。要实行开放型思维,面向大市场,把本省、本市、本地作为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有机部分,作为亚太经济腾飞的积极参与者。
——改革开放要有大战略、大规划,不能安份守己于内陆,既要做好境内“文章”,又要积极向境外“扩张”,把内陆省变成“开放”省,在更广大的空间内构划经济发展的蓝图。
——改革开放要有大眼光、大谋略,善于从长计议,审时度势,驾驭全局。要注意克服内陆劣势和利用内陆优势,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把“内”与“外”统一起来,使冲出内陆与立足内陆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改革开放要有大气魄、大步伐,敢为天下先,发达地区和省份进一步,我们要迈两步、三步,尽可能用改革开放的力度优势弱化和消弥自己的地域劣势。
——改革开放工作要细、作风要实,要首先把力量下在增强内功上,努力搞好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断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积极开拓和发展内陆市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使外向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省正在借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重要谈话的强劲东风,以其为强大思想武器和工作准则,动员全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窗户,放开眼界,敞开大门,放开手脚,以“两转”(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政府转变职能)为重点,积极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向改革要发展、要效益、要竞争实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批准省会长春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有关政策的有利条件和珲春开放区地理位置优越、国际环境有利、国家政策优惠等有利条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此辐射和带动全省经济起飞,与兄弟省市一道加速前进,使我国经济发展能够更好更快地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为中共吉林省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