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燃烧的晚霞——记离休干部、大峪崖村党支部书记阎维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0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燃烧的晚霞
——记离休干部、大峪崖村党支部书记阎维深
王众
短短几年,总产值由20万元到640万元,公共积累由8万元到217万元,人均收入由112元到1170元,一个全县最穷最乱的村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村”,村党支部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在去年召开的全国老干部“双先”表彰会上,第一个登台发言的山东省莒南县离休干部、大峪崖村党支部书记阎维深向大会介绍的本村的变化。他的发言仅有29分钟,却被会场的掌声中断了十几次。
1981年12月5日,莒南县水利局移民办公室主任阎维深办完了离休手续,回到了家乡——莒南县相邸乡大峪崖村。
大峪崖村坐落在沂蒙山区东南部的莒南县九岭十八坡上。岭峪环抱,山穷水缺,全村2000亩耕地挂在三道峻岭上,虽然年年整治,但到1982年,山河依旧,光秃秃的山上宿不下野兔山鸡,干涸的河床里生不出鱼鳖虾蟹。人们菜当粮,住漏房,不少人家靠吃统销粮渡日,靠卖鸡蛋打油换盐。
阎维深踏上故土,迎接他的就是这幅景象。
1982年10月28日,是大峪崖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全村38名党员一致推选阎维深为村党支部书记。此时此刻,阎维深有些为难了。山村的夜,一片沉寂。阎维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从共产党领导翻身到现在,30多年了,可大峪崖仍然穷得叮当响,兄弟爷们心里有气啊!我是个老党员,受党教育多年,为了让群众说咱共产党好,我这把老骨头豁出去了……
当时,阎维深55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大峪崖就不能翻身。阎维深经过仔细筹划,决定在村北的龙潭沟筑坝截流建水库。龙潭沟离村千米远,两岸是悬崖峭壁,要在这里闸一道钢筋水泥石拱大坝,谈何容易!阎维深搞了半辈子水利,堪称内行。他带领群众在峭壁上凿洞眼,搭成脚手架,艰难地干了起来。工程需要700多方石料,阎维深带领青年小伙用绳索一块一块地往上拽;运水泥有困难,在峭壁上凿一道石槽推下。阎维深以身作则,工地上人人争先,顽强地拚搏,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仅18天,一座长45米、宽2米、高8.2米的水泥大坝建起来了。接着,阎维深又带领群众在龙潭沟和龙王河上游又建成了两座水库,在东西岭建成了5处机电灌站,使全村90%的农田浇上了水。1984年遇到特大干旱,但有了水,粮食亩产由原来的50公斤猛增到200公斤,家家户户不仅粮食满囤,而且第一次向国家交了1.25万公斤余粮。
大峪崖有2000亩荒山,阎维深看准了这是个聚宝盆,1984年春,他带领300名群众上了山,接连在山岗上奋战3个冬春,硬是在荒山岗上开出了1300亩果园,4万多株果树从此在这里安了家。过去光秃秃的荒山,如今绿树成荫,果树枝繁叶茂。去年,岭顶上的苹果每亩收入达2.8万元。3年后每年全村至少人均收入1000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