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焊接大王”的追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07
第2版(要闻)
专栏:

“焊接大王”的追求
新华社记者张锦胜
他在追求什么?大半辈子终日里忙忙碌碌,在京城新建立交桥的工地上,一“泡”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别说家里人不理解,就连同事朋友们也常半开玩笑地问“你图个啥?”
图啥?这位原来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电焊工、如今在京城颇有名气的“焊接大王”张士相心里有自己的“谱”。自80年代初开始,北京市为解决城里交通拥挤的问题,开始在行人车辆繁忙的路段修建人行过街桥、立交桥。张士相所在的北京市政机械公司市政汽车改装厂承建了这些工程。自然,作为厂焊接技术研究室主任的他就在这“焊桥会战”中“领衔主演”,这一“焊”就是十几年!焊完了东四人行过街桥,紧接着就焊清河人行过街桥。此后,花市、东单、新华街、木樨园、崇文门、刘家窑、亚运村……十几座牢固而美观的人行过街桥一座座诞生,仿佛给京城纵横环绕的公路放上了一架架“夫梯”,行人过街往来自如,脚下车行如梭。
焊钢桥不易,“焊桥人”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攻克技术难关的勇气。那一年,制造大北窑立交桥钢结构主梁时,市政工程局的张连生局长大胆起用了当时只是技术检验员的张士相作工程副总指挥。打那以后,张士相就像“着了魔”似的,把全身心都“焊”在了钢桥上,他走遍了北京所有的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拜了一个又一个焊接名师。借着出差机会察看了杭州、深圳、上海、天津等城市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桥,从中汲取长处。针对每一座钢桥的不同特点,多少次模拟试验和反复论证,独创了“中分逆向焊接法”、“栓接定位预留调整法”、“胎上定位自由伸缩焊接法”等新的工艺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大型钢结构焊接变形的技术关键问题,确立了北京市建造钢桥技术水平领先国内的地位。在焊桥的实践中,张士相实现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30多项,在提高工效、质量和节约原材料等方面获经济效益达30多万元。
不懈的追求使张士相成为一名焊桥专家。他所指挥焊接的十多座钢桥大部分被评为市政工程局和北京市优质工程,其中亚运村3号人行过街桥获得中国建筑业的最高奖——鲁班奖。张士相还就所创造的制造焊接钢桥新技术,撰写并发表了6篇论文,其中有3篇论文获得全国焊接协会优秀论文奖和建设部优秀论文称号,并参加了国际间的焊接技术交流活动。他所编著的《焊接工艺学》、《现场焊接技术》、《焊工知识问答》等200多万字的焊接理论专著不少已成为焊工技术考核的必读课本。几年来,这位没有文凭的“焊接大王”被破格晋升为工程师,还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市技术革新能手,获市“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标兵!
焊就一座座美丽的钢桥造福子孙万代——这就是“焊接大王”张士相的苦苦追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