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落到实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07
第5版(理论)
专栏: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落到实处
中共浙江省诸暨市委书记 顾仁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是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为我们描绘的宏伟蓝图,它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向往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也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长期奋斗的目标。那么,应如何更好地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十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从三方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物质基础看,改革开放后,我市乡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1991年,乡镇工业产值跃上了20亿元的台阶。其中,500万元产值以上的企业达37家,1000万元产值以上的企业达16家。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已逐步走上现代农业的轨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开发农业发展迅速,建成了一大批林、果、茶、水产基地;科教兴农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业效益的提高,去年全市吨粮田面积达21.6万亩,被列为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仅去年一年,全市“三资”企业自营出口创汇达到1746万美元。全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到去年底,全市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村已达837个。
从组织基础看,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干部队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鼓励广大干部到商品经济的海洋中去学会游泳。一手抓干部的思想作风教育,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一手抓干部的经济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经过几年来的培训教育和实践活动,干部队伍组织结构和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有了提高,并能逐步适应经济建设,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从思想基础看,人们的商品经济观念得到了加强,农村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办厂经商能人和“种养加”能人,他们不但是共同致富的“领头雁”,也是思想解放的先进分子。特别是连续几年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广泛开展的创建“文明集镇”活动和“刹、评、创”活动,使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上述这些有利因素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以后,按照中央提出的90年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量化指标并着重抓了以下四个环节的工作,把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打实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根据我市实际,我们认为,重点骨干企业建设、亿元乡镇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可以说是新农村大厦的三大支柱,务必切实抓好。重点骨干企业不能满足于在市里称“老大”,要到省里、全国去争名次;要用自己严格的管理制度,良好的厂风厂貌去影响全市城乡,带动一大批乡镇企业。要进一步拓宽亿元乡镇建设的发展思路,想办法上有一定档次、技术含量比较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和项目。要根据“分类指导,综合提高”的原则,在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那些村级集体经济已有相当基础,特别是村办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村来说,要树立产品的质量意识和市场观念,不断更新产品,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覆盖面,争取有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对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要注重利用自己的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全方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我市的情况看,要加强农业基础,就必须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抓好主体生产、工程建设、开发农业三个方面。
第二,不断深化改革,为建设新农村增添活力。农村的繁荣兴旺,靠的是改革。建设新农村,还是要依靠改革解决前进中的种种问题。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稳定基本政策和继续深化改革的关系。要明确稳定基本政策是大局,是发展的基础;深化改革是巩固完善已经形成的基本政策,使其更加符合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二是正确处理领导主动性和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关系,明确改革和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应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寻求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当前,我们重点抓两项改革的深化。首先,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的目标是根据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争取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以乡村集体或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在全市形成覆盖整个农村和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率的服务网络。其次,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我们要像重视生产那样重视流通,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大商业、大市场的要求,加强行政协调和分类指导。国合商业、外贸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时要健全市场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和批发市场建设,促进块状经济发展。
第三,推进科技进步,为建设新农村插上腾飞的“金翅膀”。新农村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进一步把经济建设的立足点转移到科技进步上来。要紧紧扣住“进步”两个字,从量、质、转化三方面有新的突破。围绕这一点,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农教科结合。重点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更有效地实施科技教育兴农的战略。二是合力攻关。请企业、农村出题目,科技做文章,重点解决制约生产发展的难点,并重奖攻关有功人员。三是制订科技发展规划。农村要有科教兴农计划,各经济部门和企业,包括乡镇企业,要结合行业特点,制订起点比较高的科技发展计划,保证科技投入和开发真正有章可循。
第四,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方针,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应从教育入手。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已经连续抓了几年,现在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民、职工、干部思想实际,分类指导,不断深化教育主题,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扩大教育成果,努力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农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