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飞天之路——记空军学雷锋标兵、高级工程师李小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1
第1版(要闻)
专栏:

飞天之路
——记空军学雷锋标兵、高级工程师李小奇
新华社记者 孙茂庆 通讯员 郭凯
新华社编者按:提倡岗位学雷锋,在本职岗位上扎扎实实工作,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是新时期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新特点。本文介绍的空军年轻科技工作者李小奇,就是在这一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位知识分子代表。他立足中国大地,立足平凡的工作岗位,像雷锋那样“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示了一代新人的风采。
在空军学雷锋先进个人的行列里,一位年轻知识分子格外令人瞩目。他10年奋力拚搏,在年仅35岁时就获得了8项重大科研成果,5项技术填补了我国空白。他主持研制的计算机成像飞行模拟器,使我国成为继美、英、法等国之后,世界上少数能成功研制实用型成像计算机的国家,为中国空军开辟了一条新的飞天之路。
他叫李小奇,是空军第二航空技术专科学校模拟器研究室副主任。
1982年,李小奇大学毕业。同千千万万个同龄人一样,步入社会的李小奇也在思考着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他长在北京,又置身于干部家庭,姐姐在国外工作,他留在北京或出国都有条件。毕业分配前夕,有人劝他:留在国内不如出国。但他想,国家培育我们,正需要我们为四化建设出力,应该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服从组织分配到长春空军第二航空技术专科学校,先是当兵锻炼,继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平凡的工作。
李小奇当时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技术干部,但他心里却装着科技强军的大事。当他了解到我国空军的技术装备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面对国防现代化的宏伟事业,他的心受到巨大撞击。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无法平静,决心把美好的青春年华连同科学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模拟训练成为世界各国培养飞行员的重要手段。一些发达国家的飞行模拟器已进入激光电子时代,而我们空军航空兵部队使用的仍然是五十年代装备的机电式仿苏飞行练习器,功能少,故障多,性能差,直接影响了飞行人员的模拟练习。心急如焚的李小奇想,尽快缩小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中国空军开辟一条新的飞天之路,是历史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
李小奇的飞天之路是从脚下开始的。他带领同志们跑遍十几个省市的科研单位,多方取经,并利用废弃的旧仪表反复进行无数次研究论证。没有工作房,他就在宿舍干,后来又搬到一个器材仓库;没有足够的经费买大容量、高速度的计算机,就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没有计算机绘图仪,就手工绘制拥有4000根线段、200个点的电路板线路图。他克服困难,只一个多月,就干完了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的绘图任务。为让空军400余台老式练习器上的各类旧仪表重新焕发青春,李小奇又研制成功国内首创的直流电驱动交流同步器的新技术。经过半年奋斗,中国第一台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歼5多功能仪表飞行模拟器问世了。从而实现了我国飞行模拟器由机电模拟时代进入到电子计算机模拟时代,使我国空军飞行训练手段与世界先进水平大大缩短。
接着,他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大胆提出搞计算机成像视景系统的设想。
这样大的课题,国内一些专业科研单位都不敢问津,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技术发达的国家能搞。
李小奇并不是异想天开。他相信外国人能够做到的,中国人一定能做到;外国人没有做到的,中国人也可以做到。只要踏实苦干,刻苦钻研,就一定能研制出中国人自己设计的计算机成像飞行模拟器。
研制成像视景系统关键是计算机速度难以解决,这个系统的计算机处理要求每秒达到23.2亿次,这样高速度的计算机,我国不能自行生产,而从国外进口一台需要几百万美元。
李小奇决心攻下这个难关。多少个不眠之夜,经过无数次试验,仍然是困难重重。他顽强攻关,采用国内首创的并行流水线新技术,将自行设计的88通道单板计算机并联,终于解决了计算机运算速度问题。
李小奇攻克了重重难关,又当起了工人,每天和大伙一道工作14个小时以上,硬件系统2000多个器件的电路设计、电焊、调试都由他亲手操作。经过8个月攻关,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计算机成像飞行模拟器问世了。
1986年10月,当计算机成像飞行模拟器出现在华北某地演习现场,军委副主席杨尚昆饶有兴趣地与官兵们一起观看飞行表演。只见飞行员自如地操纵一杆驾驶杆,在模拟器上做各种“飞行”训练,如同驾驶真飞机在空中一般。杨尚昆同志听了飞行员的反映,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连连称好。1988年8月11日,一些驻华大使馆武官参观了这台模拟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李小奇并不满足,他和战友们又提出三维计算机成像视景系统的研制。
一年间,李小奇的脑子和身心像一部永动机一样不停地转着,积劳成疾,他住进了医院。但住院的第二天,他就溜回研究室,坚持进行三维成像视景系统的样机研究。妻子心疼地责怪说:“你还在便血就出院了,难道你研究的成像比命还重要吗?”“不管从个人还是从事业的利弊得失考虑,你小奇都应该在病床上多躺一会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道。李小奇只是淡淡一笑。
三维成像视景系统又获得成功。实现了立体视景效果,模拟的地景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高度超过万米,成像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专家们在鉴定书上这样写道:这是我国第一台能进行多种气象飞行训练的模拟器,其视景系统在我国目前运算速度最快,图像最丰富,纹理种类最多,视角场最大,性能和价格最优,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李小奇搞了7年科研,完成了多项大的科研项目。5项填补国内空白,并分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他还获得中国科协第二届“百名青年科技奖”。
李小奇取得这些成绩,并没有特殊的条件,他所信奉的是“强国强军,需要人人脚踏实地地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奋斗。”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在简陋的条件下艰苦奋斗,成功地开辟了飞天之路。在他的实验室里,一字形排列着五个大抽屉,里面全是他从废品堆里拣回来的电阻、电容、螺帽、垫片等零部件。他用的两把解刀是自行车条磨成的,他用的钳子是从垃圾堆里拣回来的两把报废钳子并成的,他用的那把镊子是用两根旧钢锯条和一个螺帽自做的。
请看一看这一串串金子般的数字吧!
他曾经用逆变器为国家节约资金842.4万元。
他曾经用仪表驱动新技术为国家节约资金1200万元。
他曾经改造旧的地平仪70多台,为国家节约经费5.1万元。
他曾经自制了解刀、钳子、镊子、电烙铁等200多件工具,共节约经费2000多元。
他曾经用各种废旧器材,自制、修理了大量设备,为国家节约经费16万多元。李小奇这位当代青年科技工作者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中国大地上实现着自己的凌云壮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