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作家秦牧谈“豁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1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作家秦牧谈“豁达”
《今晚报》1月12日发表作家秦牧写的《豁达》,豁达的境界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几句话是说不清楚的,还是举若干个事例来谈谈吧:
风吹帽落不回头 邹韬奋当年在上海滩办杂志的时候,有一次乘电车经过外滩,忽然有阵大风吹来,他的呢帽给刮飞,飘出车窗外面了。邹韬奋却宛似无知无觉,继续安详看报,连头也不回顾一下。旁边的乘客提醒他道:“你的帽子给刮掉了,你知道不知道呢?怎么你连探视都不探视一下?”邹韬奋这才解释道:“外滩一带小瘪三多得很,帽子刮下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我回头去看还是不回头都一个样。”
门庭冷落如是看 有不少人退下来后,门庭冷落,常常因而扼腕长叹,感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是诗人黄雨不是这样看,他生前写过一篇《门庭冷落赞》。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门庭冷落并不是什么坏事,甚至还可以说是一大好事。冷落了门庭,你就可以随心所欲,任由喜好。例如,你要写《回忆录》,读《红楼梦》,听音乐,看电视。
遭遇不幸不失态 有些人遭遇一点不幸,就捶胸顿足,呼天抢地。然而也有另一种人,对于面临的横逆,尽管也不免感到痛苦,但决不会因此而失态,或者一蹶不振。作家冯骥才家里失窃,但字画之类的贵重物品安然无恙,他笑认为那贼“并非行家”。当人问他有没有重大损失的时候,他说:“在家里我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我没有事,就谈不上什么重大的损失了。”
物物而不物于物 凡是豁达的人,一般总是“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做物质的主人,不做物质的奴隶)。有些人毕生搜集某种文物,热爱得不得了,但是到头来却可以悉数献赠给国家或什么博物馆、图书馆,眼睛也毋须眨一眨。例如作家阿英对自己的藏书的态度就是这样。这又是另一个境界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