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用市场之手解“死结”——天津市硫酸厂扭亏增盈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0
第2版(经济)
专栏:

  用市场之手解“死结”
——天津市硫酸厂扭亏增盈纪事
本报记者肖荻
在国营大中企业亏损这个怪圈里,“政策性亏损”似乎是个情有可原的“特区”,同时也是更难打开的“死结”。但建厂30多年,年年亏损近千万元的天津市硫酸厂,今年上半年,竟然实现利税456万元。
跃向市场辟财路
天津不可一日无酸。市府为保证400多家企业生产用酸,实行原料与产品价格倒挂,仅“七五”期间,天硫就吃补贴——亏损4372.2万元。1986年,干了多年供销科长的李金华当厂长后,要求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到市场上去广辟财路?一个乡镇企业弄点原料鼓捣点产品就大发其财,我们一个基本化工原料的国营骨干企业,怎么就非得在政策性亏损一棵树上吊死呢?他们很快就突破了单一产品的模式,根据市场需要,相继开发出硫酸二甲酯、液体二氧化硫、氯磺酸、氨基磺酸等6种新产品,形成以硫酸为龙头的系列产品。1991年新产品产值已达2688万元,创利690.7万元。
新上任的销售科长张跃华得到一条信息:东南亚国家为改良土壤,急需大量硫镁肥。李金华当即拍板,利用镁酸和稀酸,生产硫镁肥,去年加工出口2.61万吨,赢利300万元。
亏损厂也能打外向。
机遇,偏爱有经营的头脑!
缺钱,难不倒英雄汉
扭亏增盈最大难点是什么?钱。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开拓新产品就要有所投入,而厂子亏损,理应8年折旧更新的硫酸吸收塔超期了10年还在服役;1000多职工到坐落在东郊的厂子上班,厂里无钱购班车,一年四季栉风沐雨。哪有富裕钱?借贷又毕竟有限。
李金华胸有成竹。
搞硫镁肥人手、设备不足。而厂址所在的东丽区乡镇企业早就常来揽活。李金华利用那里的人工、厂房,仅派技术指导供给原料,很快在周围办起3个乡镇加工点,产品源源而出,两相受益。
1990年11月,李金华到上海昆山召开用户座谈会,上海、南京、江苏8家制药厂厂长找他告急:由于江苏几家硫酸厂因故开工不足,制药生产急需硫磺酸。他脑子急速转动,说:“你们若集点儿资,我就保证供给,”李金华的想法得到响应。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全厂开足马力仅用98天高标准完成扩建工程。用江苏、上海8家药厂的140万元“集资”,生产出优质硫磺酸打入江南市场。
天硫人在紧紧盯住市场的同时,在企业内部大胆改革。
从1988年就着手改革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岗位等级工资制。在科技人员中把职称评定和开发项目承包结合起来进行聘任。厂长李金华带头实行风险抵押,去年全厂干部一律取消浮动工资和奖金。工人也可通过竞选上岗当干部,工人方永强承包液体二氧化硫车间,严格抓管理,使这个“事故多发区”实现安全生产,当年实现利润40万元。李金华又交给他两个重要车间,他上任一年就创出市优产品。
风雨同舟,卧薪尝胆,天硫以每年减亏400万元的速度前进。
根据市场预测,今年这个年亏损千万元的企业有把握盈利突破千万元。记者去采访时,这个厂继引进香港资金88万美元后,又在和台湾同行洽谈合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