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不失时机寻求合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10
第7版(国际)
专栏:德国通讯

  不失时机寻求合作
本报记者徐步青
6月2日至3日,德国法兰克福附近小城一家饭店的会议室里,一个有关中国经济的研讨会正在举行。演讲人是德中关系和德中贸易的知名人士和专家,参加者是德国部分大、中、小企业家。会议主题是: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吸引力增强的情况下,德国企业如何抓住良机,与中国更好地合作。
80年代末以来,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中所占份额有所下降。去年,德国外长金克尔访华时宣布德中关系正常化,今年经济部长雷克斯罗特访华期间与中国签订了12亿美元的经济合作合同。中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引起了德国极大的关注。许多企业家对发展两国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愿望也日益迫切。不少企业界人士认为,如果今后几年德国还不能在中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将为时太晚。
主办此次会议的德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地邀请了中国驻德使馆商务处参赞张培基、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驻科隆总代表吴际昆和德国大众、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公司的有关专家,他们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外贸、投资、专利、银行、税收等有关法规。德国经济部主管东南亚事务的迪特马博士介绍了中国政治、经济现状以及政府支持德国中小企业与中国合作的政策和措施。大众、西门子等公司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向与会者介绍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时应注意的事项。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合作伙伴的经济状况、经营范围、人员素质和发展前景,熟悉中国特区和内地的法律和政策,学会同中国官方机构打交道,了解中国人的心理。这些大公司同中国合作多年,普遍认为,中国的政治形势稳定,投资环境好,资源丰富,涌现出一大批有才干的企业管理人员,德国企业应凭借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挖掘双方合作的潜力。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90多名企业家。一家机械公司的企业家对记者说,他们公司主要向中国出口传感器,每年的交易额达1000多万马克,今后还准备同中国合作生产。一些对中国了解不多的公司对会议的专题报告尤其感兴趣,并提出许多具体问题。
一位准备去中国做中草药生意的女企业家向记者询问,中国对药材出口有哪些规定,德国是否可以同中国合作建立药材基地;一位做医疗器材生意的企业家准备今年9月去中国各大医院了解行情;一家电器公司的企业家下月就要到中国去,并准备在中国新闻媒介做广告,以便让中国顾客了解他们的商品。
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效果很好,几乎每个人从中都学到了许多东西,两天的会议虽然交费不低,达2000多马克,但很值得。筹办此次会议的负责人默尔曼小姐说,研讨会很受欢迎,由于报名者太多,不得不分批举行。这已是第二次,他们还准备举办第三次。
目前,愿到中国做生意的德国企业越来越多,德国政府和研究机构抓住有利时机,对企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而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行情和中国风俗习惯的了解也日益加深。对于越来越多准备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如何了解德国市场行情,怎样使中国产品打入德国市场,此次会议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启迪。(本报波恩6月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