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应当注意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10
第5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苑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应当注意的问题
胡乃武
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至关重要的。
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客观要求之一,就是商品的价值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这样,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相反,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只能获得较少的利润甚至会发生亏本。因此,受价值规律支配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具有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必然会有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生产要素向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和企业流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广义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上涨或下跌。供不应求,价格就上涨;供过于求,价格就下跌。价格的升降,既为企业提供社会需求变化的信息,又会促使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决策。所以,受供求规律支配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具有一种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自动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功能。有鉴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上述种种优点,我们应当建立以市场为基础性资源配置方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消极方面,单靠市场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市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上所反映的只是短期的需求,因而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第二,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即它是一种“马后炮”式的调节;第三,市场调节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为市场只能为企业指明社会需求的方向,而不能为每个企业指明自己在社会需求总量中所应生产的份额。还有,在市场价格的自发波动中,往往容易产生需求的虚假性和生产的盲目性;第四,市场调节是由微观经济主体的局部利益驱动的,因而往往会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发生矛盾;第五,市场调节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第六,对某些领域来说,如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非盈利性企业等,市场调节是失灵的。正是由于市场有这些局限性,所以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也是不可缺少的。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进行间接调控为主;第二,要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其基础性作用;第三,要能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和防止市场调节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根据这些原则,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为弥补市场的不足而进行的宏观调控。如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以便为企业提供长远发展的信息,并作为自己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这种计划只能是诱导性和政策性的计划,并不具有强制性。二是为了纠正市场调节的偏差和防止市场调节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而进行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应以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为主。如,政府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通过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来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政府实施税收政策和劳动政策来调节收入分配。三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进行的宏观管理。政府制定一整套旨在维护公平竞争、制止垄断、消除地区封锁、条块分割的法规。四是政府对市场本身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市场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应采取参权调节的方式。例如,政府通过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的搭配运用,从而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调节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和利率。又如,政府可以通过直接调节税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市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