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三不”政府有权威——天津开发区见闻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11
第2版(经济)
专栏:

  “三不”政府有权威
——天津开发区见闻之二
本报记者班明丽
单看土地升值大小,引进项目的技术含量高低,并不能全面反映办开发区的真谛。探索新体制的生长点,开发区才不失为改革开放的“超前试验区”。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皮黔生说,他们当初进开发区时,对此就有明确的立意。这个新体制的特点很多,要害的是重塑政府形象,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相适应的、高效、公正、廉明的政府。
8年过去,如今,一个以“三不”为特征、有权威的政府出现在天津开发区。
“不管”的威力
在我国最早一批试点中,天津开发区唯一没有国家财政补贴。正因如此,他们背后没有政府靠山,面前没有计划保护,一开始便把自己“逼上市场”。建立新型的企业与政府关系,让企业成为经营主体。
在开发区采访,不止一次地听到政府和企业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不存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
1984年建区之初,第一批企业面临的是钢材等原材料紧缺形势。一些企业强烈要求原材料供应进国家计划的“本子”,产品列入统购包销的“盘子”。而管委会却坚持:没有原材料,去找市场;没有资金,去找市场;没有销路,还是去找市场。否则,进开发区就没有意义。
两年后,开发区的企业不但不叫困难,还学会了根据经济形势交替利用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寻找原材料,吞吐产品,哪个市场有利可图就到哪个市场驰骋。以后不论有多少困难,没有企业再向管委会叫喊。许多经营好的企业,管委会的人至今尚未去过。
政府与企业各自找到位置,培育市场就在其中了。现在,材料、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也在开发区建设并逐步完善起来。
“不干预”的号召力
政府部门不直接投资参与经营,才能公正地依法治区。
建区之初,为了吸引企业进入开发区,管委会曾以总公司的名义在区内投资部分企业。1987年以后,他们不再参与投资,并将已经投入的资金陆续撤出。开发区的最高领导层有两个机构,一是行政性的管委会,二是经营性的总公司。管委会只负责管理协调公安、税收、工商、海关、物价等职能部门,只管法规条例的制定和完善。总公司负责水、电、汽、路等的建设经营,各司各职。该经营的名正言顺赚钱,不该赚钱的理直气壮制止。政府部门的办公经费,靠支持搞活企业多上交税利中取得。
近年在转换政府职能的改革中,开发区也有的部门私自办公司,有人搞起了第二职业。管委会马上明令禁止。他们认为,开发区的政府职能已经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政府就是纯管理部门。如果因收入偏低影响人心安定,可以向开发区政府申请增加收入。今年2月,管委会正式决定,撤销所有未经批准由党政机关办的公司,谁要办公司,与管委会脱钩。
开发区各职能部门也只有依法行事权,没有掺和企业经营的权力。违者受罚。
摊派,在这里没有市场。管委会明确告诫企业,凡是未经管委会批准的向企业伸手行为,一律拒绝。
不该政府部门管的事不管,就减少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不该图的利不图,使管委会和总公司能够站在更高层次上,公正地为企业服务。
“不推卸”的吸引力
该管的事他们绝对不推卸。
进区企业顺利投产的软、硬环境,是他们要确保的。在这里,水、电、汽供应时有时断的问题不必担心发生。社会上几次调高水电汽价格,开发区为了保持价格基本稳定,使三资企业的利益不受影响,毅然每年补贴上千万元。这笔钱由管委会掏腰包。他们说,开发区以投资者为“帝王”,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
凡是企业不熟悉的事,他们尽力帮助去办。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是一个投资上亿美元的项目,审批手续复杂。管委会派人盯在现场,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终于以最快的速度办妥手续。
如今到开发区投资,一般10个月左右就可完成土建工程,很快可以形成规模效益。耗资46万多美元的美国联合规划公司,对这里进行评估后的结论是:天津开发区因其投资环境优良而导致的外资投入,水平已超过台湾、韩国、泰国的一些开发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