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鳖何以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21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经济茶座

  鳖何以贵
曹宪文
“京都鳖贵”——这是七运会期间某报一则消息的标题。据报道,打破三项中长跑世界纪录的马家军,在赛前吃了一只八斤八两重的大甲鱼……滴滴鳖血,块块鳖肉,勺勺鳖汤,功效如此神奇,鳖价焉能不贵?
鳖,别名团鱼、水鱼,一般老百姓都叫它甲鱼。它,相貌丑陋,形状怪异。西晋两位文学家陆机、潘尼,都曾经奉皇太子之命写过《鳖赋》,赋云:“穹脊连胁,玄甲四周”;“尾不副首,足不运身”;“缩头于壳里”,“盘跚而雅步”。总之,形象不佳。可是,它那硬甲血肉之躯对人类却颇有益处。用广告语言来说:一为美味食品,鲜美可口;二为高级补品,营养丰富;三为神效药品,鳖甲、鳖头、鳖血、鳖胆,皆可药用治病。在当今的流行歌曲中,不是有一句名言吗:“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不恭之至,套用一下:这“三品”爬虫,长得虽很丑,又并无温柔可言,可是它却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常吃甲鱼,也许真能有助于运动员创造世界纪录哩!
“鳖贵”何时始?“鳖贵”何地有?马家军在京都买的那只大甲鱼,1280元,每500克150元,价格相当贵。不过,“鳖贵”现象,多年存在,各处存在,并非今日始,并非一地有。京都之鳖固然贵,神州各地之鳖又何尝不贵?“鳖贵”现象之出现,原因十分清楚:求大于供,供不应求,是“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在起作用,鳖价就贵了么!
但是,这“看不见的手”,和那张擅长公款吃喝的“看得见的嘴”又有关。此“嘴”是“甲鱼迷”。凡是档次稍高的公费宴席,桌面上几乎都有一盘甲鱼在。大约七八年前,某地狠刹公款吃喝风,市场上的甲鱼价,每500克由二十几元跌到十几元。然而,好景不长。风头一过,甲鱼又涨到了几十元500克。近年来,甲鱼价更是直线上升,如今许多地方每500克都已超过了百元大关。鳖价大涨,此张“看得见的嘴”,“功劳”实在是大大的。据说,去年一年全国用于吃喝的公款高达1000亿元。手头没有可比的资料,不知道偌大公费吃喝款额是否已经打破了世界纪录?
昔日,左思写了杰作《三都赋》,“洛阳纸贵”。今朝,若是马家军吃了甲鱼打破中长跑世界纪录,“京都鳖贵”,倒也值得。不过,我前几天专门到住处附近的两家副食品商场去看了甲鱼价,一家标价每500克100元,一家标价每500克108元。可见,京都之鳖并没有因此更贵。看来,要想控制“鳖贵”现象,还得管住那张“看得见的嘴”。这张“看得见的嘴”真正管住了,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鳖价时就会“手下留情”了。(附图片)
夏清泉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