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培育新工厂的“工业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12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培育新工厂的“工业园”
徐平
像幼儿园培育幼儿那样,还有专门培育新建工厂的“工业园”。在以色列北部的上加利利,记者就参观了这样一个工业园。
这家工业园实际上是个企业集团,创始人是德国犹太人、现年68岁的斯梯夫·维尔太海米。他早先只是个小业主,但他却从德国特别重视职工培训这一成功经验中获得灵感,将技术服务的范围推广到整个新建工厂。通常新厂由于种种原因,最初几年生产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甚至出现亏本现象。越是高技术密集型工厂,这种情况越难避免。斯梯夫在加利利中部买下了一片土地,聘用了一批门类齐全的专家,盖起了可同时接纳15至20个新工厂的厂房,办起了这个专门向新工厂提供各种技术服务的工业园,使新厂能顺利度过最艰难的初创阶段。
实践开始于1985年。任何一个打算开设新厂的以色列投资者,只要向工业园交纳一笔费用,即可在工业园内开办工厂。工业园负责向投资者提供现成厂房;代工厂招工,并培训所有的管理及生产操作人员;园内的各类专家对工厂的生产提出经营管理咨询,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最终使其形成有效生产能力。同时,工业园也向园内工厂的职工们提供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一般满3年后投资者即可在工业园外择地另盖新厂房,将全部机器设备和训练有素的职工带走,独立生产。此时,工厂业已羽毛丰满,投资者从工业园得到的就是一个“成熟”的可盈利工厂了。
如果一家新工厂通过工业园内5年的培育尚无独立生产能力,也无法盈利,那么投资者必须将工厂搬出去,以便腾出地方好接纳新的投资者。因为这样的工厂不是立项有问题,就是老板不善经营管理,企业也就不会有前途。不过据说这个工业园开办8年来,还没有这种不成功的例子。
当然,工业园也并不随便接受新投资者。根据以色列劳动力素质高、原材料缺乏等特点,它主要承接高增值制成品的新工厂,产品必须有前途,且有90%的外销可能,还不能污染环境。目前占地7.5万平方米的工业园,正在培育15家新工厂,生产的产品有电子电讯产品、计算机软硬件、激光唱片、精密量刃具、服装、塑料制品等。
进入工业园,宛如进入一个真正的公园。绿茵茵的大片草坪,盛开的鲜花,千奇百怪的铜雕石塑,以及众多的油画、汽车、产品陈列室等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环境优美的大艺术殿堂。
据说这就是斯梯夫先生所追求的目标。他有一个关于工业生产的新理论,即“工业只是生产,艺术才是创造”。他认为光有优美的环境是不够的,还必须用艺术去熏陶工人,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想象力,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在创造,从而使从事机械性劳动的工人产生新的生产活力。因此工业园里办起了许多艺术品陈列室,专门请以色列的艺术家们将他们的新作先在这里展览,供工业园的职工观摩、学习,启迪他们的思想。同时工业园也鼓励职工搞业余创作,并同样给以陈列展览的机会。一些以色列实业界人士认为,斯梯夫的这些观点具有独创性,它也许能改写工业生产理论的某些方面。
在工业园外,记者参观了一家已经搬出去的、专门生产超硬质合金刀具的工厂。这家工厂在同类企业中排名世界第五,产品99%供出口,并在20个国家开有办事机构。车间为全封闭,通过二楼的大玻璃,记者看到漆成黄色的设备整齐地排列着,由原料注入到成品产出全部自动化,机器人运输车担任着产成品的运输及入库上架。车间里屈指可数的工人的工作只是当机器上部的红灯亮起时才去排除简单的故障。其他工人都坐在二楼的监控室里通过荧屏和电子计算机操作。
这家工厂的经营管理早在工业园就已走上正轨,因此工厂的重点主要放在产品的营销上,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调整产销。工厂除了3个生产车间外,第四座楼就是出口部。在全厂总共750名职工中,约有200人在这里直接从事市场调研和产品的销售,占全厂职工的20%。这个部门提供的信息主导了工厂产品的投向和销路,因而这里没有浪费和积压,能确保企业获得高额利润。
工业园建园8年来,已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由它培育出来的工厂组成的新工业区。在这个工业区里,职工人数只占以色列全部工业职工人数的1%,然而它的出口额却几乎占了全国工业出口总额的10%。现在以色列政府已经决定在全国再建10个类似的工业园,第二个工业园已在上加利利动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