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制约三沿地区发展的交通运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14
第5版(理论)
专栏:沿海·沿江·沿边地区·改革开放研究征文

  制约三沿地区发展的交通运输
王德生
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中,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建设的发展,三沿地区的交通运输也有了很大改善。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在沿海、沿江、沿边的不同地区得到了数量不等、水平各异、程度不同的发展。至一九九二年底,三沿地区各省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四点五六万公里,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五;公路线路里程达九十点三万公里,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七;内河航道里程达十点七万公里,占全国的百分之九十八;民航通航机场八十三个,沿海十六个主要港口码头泊位达五百五十三个,沿江二十三个主要港口码头泊位达四百三十三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达二百八十一个。虽然三沿地区交通运输有了较大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仍是制约这些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瓶颈”。
一、交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运输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三沿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滞后的主要表现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不仅运网规模小,干线骨架薄弱,而且布局很不均衡。沿海地区是我国水陆空运输相对便利的地区,虽然交通运网密度较高,现代化运输方式比较齐全,但由于一直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客货运输十分繁忙。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外贸发展尤为迅速,近年客货运量集中了全国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交通紧张最为突出。沿边地区由于大部分位于人口稀少的荒漠地带或边远山区,经济长期处于滞后发展状态,随着沿边开放的扩大和深入,交通基础设施量少质差、交通不便的矛盾十分突出。沿江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中部内陆,在对外开发中处于不利的地缘区位,对交通的依存更大。由于外运通道较少,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制约着内陆地区“借船出海”、“借边出境”等策略的实施。
二、对内对外运输联系困难,缺少综合性大能力的运输主通道。
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沿江、沿边地区,当前突出的矛盾是对内对外交通不畅、运输联系困难,尚未形成综合性大能力的运输主通道。沿海地区铁路运输尤为紧张,集中了全路大部分的“限制口”,旅客进出困难,货运只能满足需求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沿海主要港口的能源、外贸货物、集装箱等重点物资吞吐能力不足,后方集疏运不畅,压船压港严重。沿江地区主要受长江阻隔、桥梁稀少,沿岸二十五个主要港口中近半数尚未连通铁路,致使长江主通道作用未能很好发挥。沿边地区主要口岸与内地的交通联系目前主要依靠公路,运距长、能力小、成本高,已严重制约边贸、民贸等的进一步发展。
三、运输装备技术水平落后,交通基础设施尚不配套。
三沿地区主要铁路干线技术标准偏低,大部分不能适应快速、重载要求。主要铁路枢纽的编解能力偏小,客货运输运用车辆数量不足,影响线路能力的发挥。包括大部分国道干线在内的公路网,普遍存在等级低、路况差、混合交通严重,不能适应交通量迅速增长的需要。主要港口专用泊位少,货物堆存库场和集疏运能力严重不足。地方港口和内河航道大部分还处于自然状态,装卸设备和客运设施简陋落后。民航基础设施差,航管导航设备落后,飞行受气候影响较大,由于运力不足,客货运地面设施不够配套,航线航班不能满足需求的状况日显突出。
(作者为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