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莫将病态作美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21
第12版(副刊)
专栏:杂文随笔

  莫将病态作美态
肖子
一位朋友忧心忡忡地告诉我,现在有的乡镇企业活力开始减弱,效益下降。创业成功,便以为坐稳了“江山”;有了钱,便“发福”;创业打“天下”的哥们儿,自然不能亏待了他们。于是便有了水泊梁山式的排座次,厂级、处级、科级,层层安排下来。机构臃肿的架式,摆的那个“谱儿”,比国有企业有过之无不及。要么是自家兄弟,要么是娘家亲戚——父子室、夫妻科,孙子开车爷爷坐,亲家办公桌对桌。盘根错节,连着骨头牵着筋。吃闲饭的人多了,无事便生非,忙得厂长(经理)不可开交,无心于生产经营,却还乐在其中。
这些年,乡镇企业凭借其强烈的市场意识、敏锐的市场目光,以及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精干灵活的生产经营机制,异军突起,令世人刮目相看。在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十分羡慕乡镇企业这健与美相结合的体态,纷纷采取措施“减肥”,——改变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大锅饭”养得懒散臃肿的病心病体病态。谁能想得到,有的乡镇企业“当家人”,反而误将病态作美态,重蹈覆辙。
诚然,这种误将病态作美态,是个别行为,但我们要看到这些“个别现象”背后的某些深层次的因素——沉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想当初,李自成领着农民起义军“闯”进北京城,他急不可待坐“龙椅”,战将们也如饥似渴当“大臣”,立马就按封建礼仪那一套行事,哪怕是“过一把瘾就死”。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也大致如此。即使他们不失败,也不过多了一个“朱元璋”,把封建旧体制照搬不误。虽然李自成起义和乡镇企业活动之间,一个为古,一个是今;一个是侧重政治活动,一个是侧重经济活动;具有质的区别,不可混淆了。但另一方面,事物间的某些必然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毛泽东对此感慨系之——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当然,这个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须在社会进步大趋势的实践中教育,用现代文化、现代意识的氛围去感染,去熏陶。要造就这“氛围”,确是不容易的事情,其中包括要先改造我们自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