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毛泽东巧作对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13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毛泽东巧作对联
一九一七年暑期,毛泽东与好友肖子升结伴远游以作社会考察。他们出发前身上不带一文钱,以游学形式,靠给人家写对联维持生活,历时月余,跋涉千里。毛泽东、肖子升二人到达安化县县城梅城后,闻知安化县劝学所所长夏默庵是位名传遐迩的饱学之士,便决定前去拜访。夏默庵时年六十有四,早年毕业于清代两湖学院,学识渊博,经、史皆好。著有《中华六族同胞考说》、《默庵诗存》、《安化诗抄》等。此公素喜吟诗作对,性格孤傲,一向不理游学先生。毛泽东两次求见,两次被拒,但并不灰心,复而第三次登门。果然,事不过三,夏先生不再相拒而开门纳见。但他为试来者学识深浅,挥笔写下一原对放置堂桌上。毛泽东见后,略作思索,即书属对。这副合对是: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夏默庵先生看毛泽东写罢,大吃一惊,这位青年游学者应了胜对,工对谨严,且运用了“为公乎、为私乎,晋惠帝问蛤蟆”的典故,于是他连声称好,更谈诗论史,十分投机。临别之时,他特馈赠毛泽东银洋八元作旅资。
(六月一日《大众日报》胡为雄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