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他们为何来捧“泥饭碗”——江阴市溴化锂制冷机厂招才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1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他们为何来捧“泥饭碗”
——江阴市溴化锂制冷机厂招才纪事
张丽慧王新
江阴市溴化锂制冷机厂,已跃为全国溴化锂制冷机行业的佼佼者,产品被列入国家级重大新产品和国家重点推广的机电工业节能产品,达到80年代末期世界先进水平。其原因是厂长缪双大及领导班子尊重知识和人才。
缪双大常说这样一句话:“要办厂就要办出个高水平的厂来。”7年前他选择了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的溴冷机,他了解溴冷机是国际上限制氟里昂制冷的替代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溴冷厂刚办起来时,他就提出了要短时间内赶超国内外同行的远大目标,为此,他不惜工本搞技改,每年都拿出70多万元资金用于搞革新,且采取了“成功受重奖”的激励机制,竭诚为发明创造者鸣锣开道。
建厂7年来,缪厂长想得最多、做得最多的事,是怎样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首批进厂的5名高中毕业生现已成为企业设计、工艺等方面的行家,去年被破格提升为工程师;国内制冷行业专家、原上海第一冷冻机厂厂长曹渊明,1991年8月毅然辞职奔他而来;北京、吉林、天津、四川等地一批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千里迢迢来捧“泥饭碗”。目前,该厂已有“外来户”40多人。为了解决引进人才的生活问题和后顾之忧,他拨款1000万元,破土兴建一幢人才住宅楼和20幢小别墅,室内全部安装空调、电话、闭路电视等。对年创效益100万元以上的,他还一次性解决养老金5万元、医疗费1万元。仅1992年,双大厂长就拿出30多万元,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科技人员庆功授奖。
在缪厂长和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1992年,企业创产值1.2亿元,利税实现3000万元,固定资产达到4000多万元。缪双大的目光看得更高更远。他要组建“双良”集团,并投巨资完成产品的自控系统,迅速推进机电一体化,把科技优势和规模优势结合起来,以实现新的跨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