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市场对教育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2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笔谈

  市场对教育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鲁洁
我认为要从社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一个层面上来探讨市场经济与教育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教育是通过计划和国家的直接干预与社会发生联系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把教育与社会特别是经济部门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使得市场对教育起到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市场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测定社会需求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直接见面,所以对社会需求的测定将会起到一种很好的作用。但就这一方面的功能来讲,市场也有它的局限性,因而要处理好以下几对矛盾。一是教育的长期性与市场调节的短效性的矛盾。教育培养的人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但市场调节往往是比较短期的;二是教育的普遍性与市场的局限性的矛盾。一般来说,市场发生作用的范围主要还是在经济领域,不能用市场的法则、规律套到其他领域,否则社会就会出乱子。而教育不仅仅是为经济建设服务,它还有为政治、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很多普遍的功能。在这样一些领域,特别是精神文明领域,很难仅仅通过市场的供求反映出对教育的需要。比如说高等学校里哲学、历史等专业现在处于一种萎缩状态,但就整个社会发展而言,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也不能没有对自身历史的反思,这种需要很难通过市场反映出来;三是教育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与市场急剧变化的矛盾。我们感到社会需求某种人才,然后去建设专业,由于师资队伍、教材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十年、八年是建不起一个专业来的,等到专业建成之后,市场需求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样子。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市场反映社会需求的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不能单靠市场,肯定还需要其他的调节手段、测定手段作为补充,甚至要考虑到以其他手段为主。
第二,教育的劳动产品通过市场交换使教育资源得到补充。但也同样有其局限性:一是“谁出钱,谁受益”这种做法可能会造成新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可能会使我们很多的优秀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在我们目前的历史阶段上,教育机会不均等必然会存在,但是从我们国家的政策调整来讲,应该作一定的限制,就需要在市场经济范围之外来调节;二是有的教育产品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比如基础教育的产品不能直接通过进入人才市场得到补充,必然要靠政府为主体来投入,靠政府通过税收来补偿教育资源;三是教育是一个长远的事业,许多高精尖人才的培养是面向未来的,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中看不出它的作用,那么这类人才进入市场交换可能也有一定困难。我们应该为国家长远的发展储备一定的人才。总之,解决教育的投入,不能光靠进入市场产品交换而获得教育资源的补充,这里要有政府的作用,要发挥财政投入的功能。有的文章讲“教育部门的人太保守,喜欢躺在政府身上,自己不主动依靠市场解决问题”,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是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教育的长期性、普泛性,决定了教育不可能像有些部门那样推向市场,向市场全面开放。
第三,市场进行人才配置的功能。人才通过市场能够得到合理配置,并且由于人才主体的选择度更大了,可以做到各尽所能。从用人单位讲,也能够做到量才录用按需录用,不像计划体制下那样硬性分配。但这方面的功能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前面所讲到的需要储备的人才如何配置,市场难以发挥作用;二是各行各业之间、各地之间存在不平衡,一些艰苦行业、边远地区所需人才如何配置?在市场机制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过去说“一江春水向东流”,现在是“刮南风”,不少流到广东、沿海去了。对这种流向,国家也要有一定的限制。有的地区先富起来,最终是为了共同富裕,如果把其他地区人才都挖走了,等于延长了贫困地区的贫困期。高校一些人才还流向国外。因此,对人才配置的一些问题,应该超越市场经济范围,采取另外的手段来解决。当然,如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里应该是好解决的,但是我国目前正在转轨的时候,需要有超越市场之外的调节手段。
总之,一方面要承认市场在教育与社会的连接上有很多优越的方面,使得教育这个社会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发生密切联系,这是市场的功能,但是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不能光靠市场这样一个机制来控制、来调节。我不赞成有些同志关于市场经济规律覆盖整个社会的提法。社会的运行,还需要其他的机制,也要讲无偿奉献。学校德育的功能之一就是要防止市场原则完全代替人的道德教育。社会的其他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恰恰保证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当然,德育工作也要研究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培养竞争意识、效益观念,另外还要超越等价交换、物质利益,要讲无私奉献,讲合作、为集体、为他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