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家养两头牛,吃穿不用愁;养上3头牛,银行不用求……”黑龙江农民养牛真红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17
第2版(经济)
专栏:高产优质高效之路

  “家养两头牛,吃穿不用愁;养上3头牛,银行不用求……”
黑龙江农民养牛真红火
黑龙江日报记者路学斌新华社记者张广远
一提养牛,省畜牧局长赵云成就来劲了,他说,有人说我们黑龙江人爱“吹牛”,我们真是有牛可吹哩!去年全省奶牛饲养量近70万头,全国第一,全国奶牛最多的县(市)、乡镇都在我们省,奶制品产量也居全国第一,优质名牌最多,销往全国各地。近一年来黄牛发展也很快,去年存栏增10%,出栏增20%以上。按这个速度,几年时间就会成为黄牛大省。
农民有牛可“吹”
在双城市公正乡有利村,我们看到两个“奶牛一条街”。住的都是养牛大户,共16户,少的养四五头,多的四五十头,住房、牛舍都是砖瓦化,一看就是富裕户。我们来到养牛大户衣显合家,他是全村最早的养牛户。1983年农村实行大包干时开始养,1年增1头,到去年增加到9头,有5头产奶。去年,光卖鲜奶就收入1万元。在衣显合的带动下,全村144户有108户养奶牛340头,户均2.3头。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200元,其中奶牛收入占一半以上。
号称全国养奶牛第一县的安达市,去年末全市奶牛达5.89万头,牧业产值2.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5%,养牛收入占牧业收入的70%,去年人均牧业收入近400元,占总收入的41%。农民愿意养奶牛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经济效益好。养一头奶牛,除去成本,一年纯收入1000—1500元,高的达2000多元;二是鲜奶销路不成问题。黑龙江乳品厂多,鲜奶能及时收购,农民卖奶不难;三是饲草饲料充足。还有一笔帐是,乳制品加工,每吨可获利500多元,地方可得税金340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另外养牛生态效益也好。秸秆喂牛,过腹还田,一头牛一年可产粪尿10吨,可上10亩地,可增产粮500公斤,相当于一头牛一年所需精饲料的1/3。一亩地可节省20公斤化肥。
近两年由于市场上乳制品出现滞销,加上不少地方资金不能及时兑现,养肉牛的渐渐多起来。养肉牛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风险小、技术易掌握,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肇东市昌五镇有个罗氏四兄弟,除老大教书外,其他三人都养牛。老二罗洪升养的最多、最好。我们到他家看时,露天牛舍一字排开,养了15头育肥牛。家里还办了个酒坊,用玉米糠麸作酒,酒糟喂牛,一头牛一天可增重2公斤,两三个月出栏,一头牛净赚200来元,去年纯挣1万多元。他妻子对我们说:“牛好养,皮实,不爱生病。一张牛皮卖250元,还有牛血、牛骨、牛角都能卖钱。”
阿城市阿什河乡城郊村养肉牛大户李万学,饲养规模更大,一个大院东西两排牛舍,面积500平方米,存栏牛170多头。他家离糖厂近,用加工后的甜菜丝喂牛。他养的牛体大、身长,长得快,肉质好,每年出口香港400头,享受免检待遇。去年他养了近千头牛,纯盈利10多万元。
政府下了牛劲
黑龙江发展“牛经济”,是从省情、县情出发的。有两大优势:一是耕地多,有1.3亿亩耕地,人均5亩,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多,秸秆多,饲料充足。这是像青海、内蒙古一些纯牧区的省份所不具备的。二是草原面积大,有1.13亿亩,有全国有名的松嫩草场和三江平原草场,草质优良。这两大优势,哪个省也比不了。
省委、省政府按照“农林牧副渔”大农业的观点,提出“稳粮兴牧大上乡镇企业”,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实行两“轮”驱动:一“轮”是秸秆养牛,过腹还田,培肥地力,实现种植业的良性循环;一“轮”是畜牧业发展,推动畜产品加工,从而带动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加工增值,带来两方面的效益。
为了扶持奶牛业的发展,从省到各地县层层制定近期、长期发展规划,省里出台了给饲料地、给平价饲料、以奶换料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领导力量、资金、贷款、物资等方面给以倾斜。以资金为例,全省1年牧业投资2亿元,农行给牛贷款5000万元,省财政周转金1500万元,农民自筹一部分,较好地解决了所需资金问题。奶牛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
饲养业的发展,带动了乳品加工,加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饲养业。现在全省建起160多个乳品加工厂,加工能力由最初的几万吨到现在的200多万吨,几乎县县都有乳品加工厂。近两年,肉牛饲养和加工发展较快。牛全身是宝。牛肉、牛骨、牛皮、内脏、牛角、牛毛,加工后都能卖钱,都是市场需要的。肉牛发展起来后,带动制革、制药、生物制品等多个行业。现在黑河、富裕、大庆等市县建起一批肉牛加工厂。
黑龙江奶牛发展快,搞好社会化服务是重要保证。现在全省基本上建起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省里引进外资建立了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现代化水平的家畜繁育指导站,奶牛统一供精;配种改良、防疫治病、饲料供应、鲜奶收购等基本不出乡镇,有的不出村。全省95%以上的乡镇建立了畜牧综合服务站。
搞活畜产品流通,也是发展养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近两年,各地陆续建起奶牛、肉牛批发市场或大牲畜交易市场,养牛户可以选优汰劣,不断更换,保持优良品种。肉牛有了批发市场、交易市场后,大杀大卖,越杀越多,越卖越多,流通促生产。(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