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戈壁滩上的军嫂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1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戈壁滩上的军嫂们
潘跃
在戈壁沙漠,常常能看到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骆驼草。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它们把根深深地扎在茫茫戈壁滩上。在空军某试验基地,有一批军人妻子,为了支持丈夫从事崇高的事业,像骆驼草一样,自愿扎根戈壁沙漠,把青春奉献给壮丽的国防事业。
这个试验基地的司令员、高级工程师唐正其的妻子羊淑娥,是基地子女学校代理党支部书记。羊淑娥原在长沙市郊从事教育工作,当她来戈壁滩探亲时,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如禾苗盼雨露一样,强烈的责任感驱使她离开江南鱼米之乡的长沙,1980年随军来到西北边疆。戈壁的风沙三天刮一次,一次刮三天。这里一年中有半年没有新鲜蔬菜,土豆、萝卜和白菜成了饭桌上的“常客”。羊淑娥克服了诸多困难,像骆驼草一样,硬是在这戈壁滩上扎下了根,随着日月星辰的运行,在戈壁滩的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了13年。
近几年来,羊淑娥的身体极为不佳,血压忽高忽低,经常头晕头痛;肩周炎病痛得她经常睡不着觉。但她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认真研究,精心备课,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有的学生因病耽误课程,她总要及时登门补课。有的同学上课没听懂老师的讲解或有了思想问题,她就利用星期天或晚上休息时间将学生领回家中辅导或谈心,直到弄懂弄通为止。她负责的毕业班平均分数,超过当地重点学校。1991年教师节前夕,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快人快语的石银燕,是这个基地飞行试验团团长丁建思的妻子。石银燕生长在军人家庭,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随军前,她在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当技术员,工资待遇优厚,工作环境良好。然而,考虑到丈夫每次探亲,都要耽误飞行课目,想到国家培养一名飞行员所付出的代价,她决定告别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西安来到这戈壁滩上,成为一名随军家属,在基地后勤部器材科任助理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身居军营的石银燕又面临新的选择:西安某单位聘请她到公关部工作,那里可以充分展示她的才华。石银燕犹豫过,为此还落过泪,但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最终还是忍痛放弃了。她十分感慨地说:我并不为自己选择的路而遗憾。
人称“打弹大王”的赵俊成,支持女儿张彩萍嫁给飞行员,成为基地两代都献身科研试飞的家庭。1972年张彩萍随母亲来到这戈壁滩上。1985年她在空军吉林医科专科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分回基地。选择飞行员、现任中队长张见斌做伴侣,母亲首先反对。她饱尝了做飞行员妻子的艰辛,她不愿女儿走自己的老路。当了一辈子飞行员的父亲却坚决支持女儿,并动情地说:“孩子,你可要支持他的工作,别忘了,你是在支持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父亲的言传身教,增添了张彩萍的决心。
谈起生活的艰辛,张彩萍沉默一会儿说,在她怀孕期间,丈夫半年基本上都在外面执行任务,甚至生孩子当天,他还在蓝天上飞行。孩子出世刚刚10天,他又去执行新的任务了。张彩萍只好拖着虚弱的身体照顾孩子。一次深夜起来煮牛奶,由于极度疲倦,不知不觉睡着了,直到把衣服烧了个洞,她才醒过来……尽管生活艰难,可她依然眷恋着戈壁,她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把我调到内地,我还不习惯呢!”
尽管戈壁荒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飞行人员家属随军率却达75%。仅去年以来,就有7名飞行人员的妻子随军,夫妻双双把自己的前途与国防建设事业系在一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