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韩国的“人才第一”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18
第7版(国际)
专栏:

  韩国的“人才第一”战略
徐宝康
在韩国经济发展中,一批著名大企业脱颖而出。三星企业集团在1938年创业时仅有2万韩币,去年该集团销售总额跃至约493亿美元,相当于韩国国民生产总额的18%。三星集团成功的诀窍之一是它实施韩国企业界所公认的“人才第一”战略。它首创了韩国企业界公开招聘和征募人才制度。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原则是:能力、业绩与指挥观察力。目前,三星集团已公开招聘3.2万余人。据称,三星集团核心机构的成员70%是招聘而来的业务骨干。
大宇集团采用另一个办法——网罗韩国海外人才。韩国60年代至70年代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70年代随着经济的起飞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人才回流的趋势开始形成。大宇集团利用这一形势,千方百计吸引这些科学家、学者、工程师,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让他们一展才华和抱负。正是由于采用这一办法,这家“速成财阀”1967年以一家小小的商社起家,1989年被美国《幸福》杂志评为世界500家大企业中的第35位。
60年代以后,韩国一再追加教育经费。到80年代中期,中学入学率高达90%。1990年,韩国在校学生1150万,其中高等学校的学生为140万,研究生、博士生8.7万人。目前,韩国“教育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强。
在世界各国中,韩国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高的比例。1992年,它的教育经费仅次于国防预算。
韩国为加速人才培养,在80年代大幅度进行了教育改革,首先是把大学入学的书面考试成绩同学生中学各科成绩相结合,侧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进入9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意识到,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竞争激烈、高度发展的世界,下世纪的经济发展重心将转移到亚太地区。为迎接这种挑战,政府决定从1991年到2001年,每年按国民生产总值的0.1%的比例逐年递增教育经费。
与此同时,韩国还针对新形势的要求,尤其是国内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特点,将高中教育分为3种类型:普通教育、职业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升入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及职业培训中自由选择,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有研究、有造诣的学者和专家。
韩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着重调整了文理科的比例,增加理工学科的学生数量。大学文理科的比例目前已调整到3.5∶6.5。
韩国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上的显著特点是强化生产与教育相结合关系,缩短了培养时间。韩国大企业加强生产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企业直接向学校投资,学校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企业出科研经费,委托大学的科研机构和专家攻克科研项目;企业和大学之间进行人才交流;企业同大学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讲习班、讲座、学习班等进行短期培训。生产与教育相结合对企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机构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在生产与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韩国进一步发展了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生产、教育与科研三结合。1974年韩国政府拨出巨款在忠清南道大德郡建立了第一所科学城,1984年政府还在龟尾等6个工业开发区附近建立了科研基地,把科研机构、理工大学、企业相对集中起来,形成科研、生产和人才培养及信息交流相结合的“联合体”,密切协同关系,加速人才培养,缩短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