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一个奇妙的展览让我们领略了 汽车和艺术的丰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19
第8版(周末)
专栏:

  一个奇妙的展览让我们领略了
 汽车和艺术的丰采
邓陆
不爱汽车的人造得出好车吗?
常有人说,中国人长于内省,不像酒神文化熏陶下的西方人那样奔放,可站在中国美术馆二楼那40平方米大、堪称中国黑白照片之最的巨幅照片前,临“得意——依维柯”乘用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之势,睹化天地为黑白、融动静于一体的风采,你便分明可以感受到新中国汽车人的气魄与胸怀。
从6月17日至25日,人们在中国美术馆二楼看到的这幅照片,及其它300件摄影、美术、书法作品,其作者并不是人们习称的艺术家,他们是南京汽车制造厂这个中国目前最大的轻型车生产基地的职工。但他们又实实在在是此道中人,不仅拥有江苏省乃至全国美协、书协、摄影家协会会员的身份,不仅是著名书法家萧娴、画家傅抱石的亲传弟子,而且还给首都的观众带来了饱含现代文明冲击力与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
47年岁月如流,从这个厂流出了50万辆各类汽车,也流出了几十位善画汽车、下笔如神的人。这次展览的展品之一、油画《走出国门》的作者黄余平出版了一本画集《汽车百年图集》,用简练而颇具神韵的笔触,勾勒出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汽车百年来的变迁与发展。他曾经自己设计过一辆小小的轿车,这次,在展厅,他在人们随手递来的各种物件上,潇洒地画着各种汽车的倩影,特别是自己工厂的产品。
举重若轻与持轻若重,在人们体味书法艺术精髓时,常被用作点睛之语。而在这个展览的作者群中,竟也成其艺术生涯的写照。1976年,南汽锻热厂热处理校正工徐毅平师承书法家萧娴学书时,才19岁,白天,把37.5公斤重的前桥搬上搬下,一个班差不多搬运3900公斤,晚上,把千钧之力蕴于笔之毫端,融锻工的粗犷、豪爽、动律于书法的儒雅、气势、布局之中。寒暑复易,终成气候,人说他得其师真传。
现代文明的底蕴之一就是律动,以及蕴藏其中的强劲、精致之美。看了这样的展览,人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人们把设计精彩的汽车看作艺术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