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改革科研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北京农林科学院面貌大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2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改革科研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
北京农林科学院面貌大变
本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从科研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3个方面入手,大胆进行科研体制的综合改革,使该院的科研活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成果。
10多年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然而,院领导通过调查发现,尽管改革已取得了许多成就,但科研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表现在科研人员压力不够、动力不足,成果转化应用不突出,科研缺乏后劲、没有形成面向市场的科研机制。这两年来,该院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进行综合改革。
在基础研究方面,首先对“八五”计划项目进行分类,从全部127项课题中确定57项重点课题,由院长基金中每月发给主持人、科研课题参加人员津贴。参加这些基础性研究的人员还一律由院里实行保工资、保奖金、保福利的优惠政策。目前有230多人享受这种待遇,他们的收入超过全院平均水平,因而大都能安心搞科研。对于开发性课题,则取消工资、奖金、事业费等,让他们彻底走入市场,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该院还切实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已有11名所、处级干部和57名科级干部走下岗位,充实到第一线。今年还将有10多名处级干部离开领导岗位,他们还规定下岗后的领导干部一律不再享受原有的相应待遇。调整后的院部机关已从原来的260人减少到152人,而工作效率比以前大为提高。
分配制度是调动科技人员的关键。该院坚决推行重奖重罚的管理办法,以各研究所1992年实际完成的创收指标为基数,一定3年不变,超额部分全部留给各所。院、所下属的开发实体一律自负盈亏,对那些引进项目、争取资金、增收节支和开发创收效益突出的职工,都制定了重奖政策。
这些相互配套的综合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仅去年一年,全院完成各类科研成果35项,有21项通过鉴定或验收,全院去年共创造经济效益2.7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