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土俗之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23
第8版(副刊)
专栏:长短录

  土俗之美
林克欢
年初,有缘在长春参加“首届全国二人转观摩演出”。
二人转之妙在于转,只要两个演员一转起来,无论是空旷的大舞台、简陋的野台子,或是地摊、场院、茶社、农家土炕……旋即变出一个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的艺术天地。
二人转之美是粗豪之美,通俗之美。唱词鲜活近乎口语,说口幽默类似相声,出“相”夸张变形维妙维肖,手帕绝技令人惊叹。二人转本是农民的乡土艺术,它蕴涵着关东的古风民俗、乡情野趣。
近年来,一再听到二人转必须“俗中见雅”、“脱俗求美”、“进入高层次、审美品位”的呼声,急切之情,令人感动。随着广大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必然发生变化,他们必然要对二人转提出新的要求。变革是无可避免的,问题是如何变?往哪里变?试图以文人文化的标准去“提升”民俗演艺,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一些新近创作的节目,求大、求雅,显露出过多的文人雕琢痕迹和过分戏曲化的倾向,丢弃了二人转原有的通俗之美、鲜活之美,丢弃了二人转特有的艺术魅力。
为什么同样是在文化娱乐多样化的今天,由二人转发展出来的吉剧、龙江剧观众急剧减少,而二人转在东北各地仍占有一定的市场,而且形成了农民自娱性的业余演出、半专业团体走乡串巷的滚地包和专业团体水平较高的演出三者并存的局面。重要的原因恐怕是:
一方面,二人转这种介乎歌舞、说唱与戏曲之间的表演艺术,二三百年来,始终保持了自身独特的表演形态。由于它十分生动地揭示了表演艺术、尤其是前戏剧古朴、原生的“替代原则”,演员——扮演者——角色的复杂关系和戏剧扮演的无限可能性,正日渐引起中外戏剧家、艺术理论家和文化学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二人转始终深深地扎根于黑土地,扎根于关东的下层民众之中,表现的是农民的喜怒哀乐、农民的道德准则和农民的生活愿望,包括部分充满机趣、谐谑的诨笑话,无一不表现关东人旺盛的生命力,粗豪坦直、爽朗乐观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人格。
土俗之美是二人转的生命,失去其独具的表演形态与艺术风格,失去其狂放、通俗、活泛的乡土本色,二人转便不复是二人转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