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日照东岸巨港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24
第2版(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之角

  “日照东岸巨港出”
本报记者郭伟成
日照,位于我国沿海的中部,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但是,过去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沿海小城;至于知道石臼的人就更少了。那只是日照城附近海边的一个小渔村。
1986年,国家重点工程日照(石臼)港正式建成投产,连同贯穿鲁南的兖石铁路、坪岚铁路,为日照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部桥头堡举行了一个漂亮的奠基礼。日照,开始为世人瞩目。日照港5年跨出5大步,吞吐量平均每年递增37%,去年已经达到1880万吨。这个偏僻的渔村,也一跃而为拥有现代化装备和管理水平的全国10大港口之一。李鹏总理高兴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黄海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
巨港出,城市兴。日照人突然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正在形成。在日照开发区办公室,张振川副主任指点着墙上挂满的大大小小的规划图说:先期规划的30平方公里水、电、路、通讯已经配套,5平方公里的黄海工业区和1.7平方公里的港口工业区也实现了“四通一平”。林滩生活区已建成20万平方米的商品住宅及公共配套设施。山海天旅游区、保税区、商贸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及配套的生活区建设相继展开。开发区内,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道路、设施,既规划得井井有条,又相当气派。6公里长的主干道宽达100米,同北京长安街一样宽阔。22万伏的输变电工程,7000门程控电话,都已建成。日照开发区的建设是扎扎实实的,他们已经兴办内联外引企业107家,总投资达15亿元;三资企业利用外资也达7000余万美元。一些高新技术项目也在周密论证、规划的基础上投入建设。
日照的开发建设也引进了商品与竞争的意识。日照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柳春皋给我讲述了一个“五龙闯海”的故事。他们从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入手,形成从信息、资金、收购、储运到装卸货物出口一条龙;以地毯厂为依托,组成从原料收购、加工、漂洗、整型、出口一条龙;从珍贵毛皮动物进口、繁育、科研、饲料加工到养殖、出口一条龙;利用当地石料资源,组织石刻加工出口一条龙;发动农民种植柳条,建立柳编的编织、出口一条龙。结果,公司出口收购额3年翻了4番,去年猛增到1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