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25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两者协调起来。
在我们的工作中,要使精神文明这一手真正硬起来,重点是抓好“建设”这两个字。重在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就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指导方针以及各项政策和要求。去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并且阐述了各条战线贯彻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只要坚决地、认真地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去做,就能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就是不采用过去那种搞运动、搞大批判的方法,也不搞无谓的争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就需要做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搞运动、搞大批判,容易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无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搞无谓的争论,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失去发展的大好时机,又容易损害党的团结和统一,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可以说,重在建设的思想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就是要以立为本,把“建设”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但要以富裕取代贫穷,而且要以文明取代愚昧,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大力抓好报纸、书刊、广播、影视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用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用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影响人们的感情和理智。只有在建设方面抓出成效,精神文明这一手才能真正硬起来。
重在建设,首先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统一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由计划经济观念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继续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进一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在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进行伟大创业精神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抵制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
重在建设,还要在干部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良好的市场秩序、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可是,在目前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监督机制的薄弱,由于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观念淡薄,有的人甚至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是重在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重在建设,要紧紧抓住深化改革这个关键。我国文化战线和宣传思想战线人才济济,文化素质较高,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弊端,影响着人们的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文化战线和宣传思想战线的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推进改革,理顺关系,把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重在建设,还要求我们抓好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的事业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的设施建设,以及整个从事精神文明工作的队伍建设等。所有这些,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求我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纸上写的、口上讲的变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认识,加强这方面的领导。各级党和政府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重在建设”的明确目标和可供操作的具体规划,每年都要办几件实事。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并且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关于支持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发展的政策、规定,给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要根据需要和可能,注意运用现代手段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结合改进领导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总结经验教训,认真解决难题,由点带面取得突破。还要结合新形势带来的新特点,大胆探索新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敢于和善于吸收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就一定可以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做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