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按市场经济规律继续建好“菜篮子”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25
第2版(经济)
专栏:

  按市场经济规律继续建好“菜篮子”工程
本报评论员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的“菜篮子工程”,五年前还只是一张蓝图,如今已结出硕果。几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副食品生产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兴建了一大批生产基地,同时全面放开副食品价格和经营,实行多渠道流通,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我国副食品产销形势已得到根本改善,居民菜篮子里的肉、禽、蛋、奶、菜、鱼、果等已越来越多,质量逐步提高。“菜篮子工程”的顺利实施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社会安定、繁荣城乡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眼前很丰富的“菜篮子”背后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迅速扩展的情况下,菜田被大量占用;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特别是养殖业成本大幅增加,企业和农民收益明显下降;社会化服务的内容、质量和覆盖面都还跟不上生产的需要;流通领域的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在整个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菜篮子工程”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研究。
目前最为迫切的工作是,在深化改革,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探索建立新体制下副食品产销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以行政手段管品种、管价格,保市场、保菜篮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副食品的生产和流通行为则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政府的责任是通过建立生产风险基金、价格安定基金和重要副食品储备制度等来调控市场;运用投资、财政补贴、贷款、周转金等经济手段支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产销平衡,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当初提出“菜篮子工程”的设想,更多的是着眼于保障城镇居民的副食品供应,今后则应城乡统筹考虑,把“菜篮子工程”由大中城市郊区推广到有条件的农区,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结合起来,使增加农民收入和农副产品的出口创汇成为“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养殖业和果、菜等种植业,与种粮食相比,具有劳动和技术密集、产品价值较高等特点;和其他非农产业相比,投资小,农民也容易掌握,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好门路。有些地区副食品及加工品的出口已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扶持和组织农民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和经营,副食品生产将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只有生产稳定发展,才会有市场供应的持久繁荣;农民能得到更多实惠,“菜篮子工程”才更有生命力。
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稳定扶持副食品产销的各项政策措施,花大力气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稳定地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加快流通领域的改革和建设。当前应更充分地发展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菜篮子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只有“菜篮子”大家关心,“菜篮子工程”大家建,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开创副食品产销的新局面,使城乡人民“菜篮子”更丰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