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抓增收抓服务抓调控赤峰元宝山区农民增收减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26
第2版(经济)
专栏:

  抓增收抓服务抓调控
赤峰元宝山区农民增收减负
本报讯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坚持实施兴区富民的发展战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354元增加到1992年的921元。农民负担不断减轻,1992年全区农业人口直接负担乡镇统筹和村级提留等费用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1.15%,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3%。其主要做法是:
抓根本。他们从实际出发,确定了“以乡镇企业为重点”的经济建设方针,发挥资源优势,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一、二、三产业并举。1992年,全区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5.86亿元,总产值5.66亿元,利税突破1亿元。60%的农村劳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农民在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总额占区农村人均纯收入的50%。而且乡村统筹和提留项目中由农民负担的村级管理费、两级办学、兴办集体福利事业等大项开支,都由集体统一负担,不再向农民摊派。
抓服务。几年来,元宝山区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到1992年,服务型的一类村达到50%以上;乡镇普遍建立了综合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区以农业技术部门和供销社为主体建立了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及供应网络。形成了村为基础、乡镇为依托、区为龙头的三级服务网络。乡镇村都不同程度地对农民机耕、浇地、灭虫等生产服务项目在收费上给以优惠,有的项目只收半费,有的全部免费,降低了农民的生产费用,相对增加了农民收入。
抓增收。他们大力鼓励扶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兴办个体私营企业,走勤劳致富的路子。一是鼓励农户开发庭院经济,发展蔬菜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各类加工业;二是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面向市场,增加经济作物和细粮作物的比重;三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以运输、商饮服务等第三产业项目和加工业、养殖大户为主体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1992年,全区有20个村人均纯收入超千元,高的达1600余元,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3.35亿元,其中农民储蓄存款达1.29亿元,平均每个农民储蓄存款1100多元。
抓调控。主要是控制农民负担的项目。各部门按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自觉控制向农民的收费项目;大多数乡镇村在乡村统筹和提留各项费用中,只向农民收取五保户供养、社会优抚等费用较少的项目,几年来控制在2—4项之间。在收费方式上,将几项费用捆在一起,年初向农民一次性收取。几年来,全区没有出现规定以外的收费。
(石伟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